最近,俄罗斯一所海军学院研制的代号为“马林鱼”的微型无人艇引发关注。
近年来,微型无人艇凭借“以小博大”的战术,能够有效应对敌方轻型船艇、自杀式无人艇的攻击,已成为舰艇防御作战的新兴力量之一。
小身躯暗藏大杀机
资料图:“马林鱼”无人艇性能介绍示意图(来源:中国国防报)
根据当前披露的信息,俄罗斯研发的“马林鱼”无人艇长度不足1米,航速可达几十节。参照无人水面艇的划分标准,“马林鱼”无人艇是一种“比小型更小”的微型无人艇,主要通过自杀式撞击引爆目标的方式实现作战目的。
微型无人艇为何能成为舰艇防御作战的新兴力量?军事观察员曹卫东分析,像“马林鱼”这样的微型无人艇,核心设计理念在于“小、快、准”与“可消耗性”设计,在局部冲突中能实现出其不意、“以小博大”的作战效果。
曹卫东:第一,这种微型无人艇体型小,隐蔽性非常好。
第二,这种微型无人艇速度快,航速约每小时70公里,进攻或防守时的速度是其他舰艇所无法比拟的。
第三,这种微型无人艇经济成本低,可以大量装备部队,形成“蜂群”效应。
舰艇防御转型
资料图:2024年4月11日,一名乌克兰军人在展示控制一艘海上无人艇(来源:参考消息)
曹卫东认为,“马林鱼”无人艇的研发既总结了俄乌冲突的实战经验,又结合了对未来作战的前瞻预判,体现了舰艇防御从传统依赖重型武器向“低成本、高密度、智能化”方向转型的趋势。
曹卫东:乌克兰及北约使用无人舰艇与无人机协同作战,对俄军舰艇构成严重威胁。而俄军只能用速射炮或舰炮进行反击,效果不好且损失很大。
如今,俄军可通过“马林鱼”驱离甚至摧毁对方无人艇,从而保证自身大型水面舰艇的安全。此外,“马林鱼”可能会融入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在短兵相接的时候,可以自主对敌发起打击。
挑战与机遇并存
资料图:土耳其微型无人艇(来源:中国国防报)
曹卫东指出,以“马林鱼”为代表的微型无人艇在舰艇防御作战中虽优势突出,但缺点同样明显。未来微型无人艇能否在舰艇防御作战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持续关注。
曹卫东:当敌方搭载无人机的无人艇发现“马林鱼”后,可能会释放无人机,将无人机附着在“马林鱼”上实施自爆,这对俄军的微型无人艇构成一定威胁。
“马林鱼”毕竟搭载的弹药量较小,对敌方大型舰艇的毁伤效果有限。
俄军会尽力提升“马林鱼”的速度、机动性和爆炸威力,并可能探索与无人机的协同作战。
这款无人艇装备俄罗斯海军后,将为俄军舰艇提供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