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浙江杭州的各类夜校一直很火爆,烘焙、手作、书画、摄影等生活艺术类课程尤其受欢迎。这背后是人们对自身全面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利用下班时间上夜校,既能舒缓工作压力、拓宽兴趣范围,还可以丰富社交圈,让业余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五一”长假刚过,家住杭州市转塘街道珊瑚沙社区的郭女士在家扒了几口饭,就立马赶到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的艺术大院,参加“国美夜校”第四期书法公益课。
2023年底,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依托优质的课程和师资力量,推出“国美夜校”项目,课程涵盖传统手艺、中国书画、生活美学、短视频制作、人工智能入门等领域,满足市民尤其是年轻白领对艺术学习的需求,课程没有围墙、不设门槛,艺术小白都可以报名。
“‘国美夜校’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是现代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寻找自我、释放活力的生活方式。”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院长竺照轩介绍,“国美夜校”自推出以来,已开设92门课程,服务学员1800余人次,95%的课程一经推出便“秒光”。
“夜校的授课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中国美院在职老师和优秀硕士生、博士生,课程设置也非常合理,既有艺术的审美高度,又适合零基础学员入门,所以报名的人特别多,抢课比抢演唱会门票还难。”学员潘忠舜说,他从第一期开始报名,直到第四期才抢到名额。每周六从50公里外的浙江省湖州市赶来上植鞣革皮具手作课程的钱女士坦言,虽然路途奔波,但与上手作课带给她的快乐与成就感相比,路上的辛苦就不算什么了。“‘国美夜校’就是我们成年人的少年宫。”她评价。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下,年轻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夜校热不仅成就了年轻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更像是一场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精神需求的双向奔赴。
“很多年轻人不想沉溺于手机或者无效社交,‘国美夜校’正好契合了这群热爱生活的年轻人的想法,让他们找到了触及文化艺术的门路,既能提升美育素养,又能促进身心健康,是件非常美好的事。”在课程主理人罗鸣看来,下班来夜校踏踏实实待上俩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绷紧的神经得以放松,有利于第二天精神抖擞去迎接新的挑战。
学员小宁是一名娃娃设计师,从“国美夜校”招生到现在,她前后报名了20多门课。小宁说,在课堂上,她不仅取得了进步,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学员之间相互激励、彼此成长,共同探索学习之道,从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生活信心。
学员叶扬馨说,之所以选择“国美夜校”,是因为它立足于中国美院的艺术资源优势,夜校开设的篆刻、陶艺、掐丝珐琅等课程,能够将艺术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对大部分人来说,夜校课程就是艺术入门课,花较少的钱甚至免费就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划算。”竺照轩分析,“国美夜校”从刚开始的16门课程到如今有92门课程,始终供不应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主打一个“听劝”。比如,去年开设的皮革课,有学员建议压缩理论内容,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今年老师就修改了教学方案;有人想学玻璃制作,学校就根据需求寻找授课老师。更贴心的是,为方便更多人上课,授课地点除了在校园内,还拓展到了社区和商业街区。
在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陈静看来,“国美夜校”推出的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独特美学魅力的课程,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一个特别接地气的学习传统艺术、修养身心的平台,而且,从盘活高校教学资源的角度来讲,也让一些专业的艺术课程有了烟火气,为下一步高校开放办学注入了活力。自从夜校扩大授课点,也推动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进基层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处处洋溢着青春气息,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构建全民、全龄、全景、全时的学习型城市,让成年人有喜好、让年轻人有技能、让全社会有活力是‘国美夜校’成立的初衷。眼下,我们正在积极拓展线上教育平台与线下课堂的有机结合,集聚更多社会力量共同拓展社会美育发展新空间。”竺照轩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