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y-statics-cdn.app.xinhuanet.com/uploadfile/xinhuahao/806f9b67-d128-4b70-b6e6-7781a25b1301.jpg)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联合主办,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和中国和平出版社承办的“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是我们继“未来讲堂——名家诵读赏析经典古诗词”活动之后,为广大青少年精心准备的又一份国学大礼。
活动邀请了十余位专家学者撰稿,百名演播艺术家、广播电视主持人、表演艺术家献声,用生动的文字、美好的声音,为青少年朋友献上中国式的成长滋养与青春陪伴。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词作者:辛弃疾
撰稿:路英勇
诵读赏析:原杰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点击收看·
【赏析】
词作抒发了词人对北方故土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英雄报国的无限渴望,激越悲壮,是一首饱含浓浓爱国情感的佳作。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著名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青年时,积极参加抗金斗争。曾上书南宋朝廷,条陈战守之策,但不被采纳。后到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官。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迫害,最终退出政坛,抱憾而逝,享年六十八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词作充满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收复山河的豪情,倾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合称“苏辛”,但又不拘一格,一些描摹壮美山川、隐居生活的小令则风格明快、清丽,亦受到人们赞许。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南乡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正体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关于词牌名,一般认为源自于南乡(今云、贵、川地区)一带的民谣曲调。多咏江南风物,逐渐扩展为抒情、言志等题材。音节流丽谐婉,声情掩抑。《南乡子》还有许多别名,如《好离乡》《蕉叶怨》等。
这首词是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触景生情而写下的一首词。词作抒发了词人对北方故土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英雄报国的无限渴望,激越悲壮,是一首饱含浓浓爱国情感的佳作。
词的上片,由景生情,表达了对千古兴亡的感慨。起首一句“何处望神州”,以反问的形式,加强语气。国土沦丧,神州安在?这是一声仰天长叹,听来悲壮、凄恻。接着,词人把目光从远处收回,满眼皆是北固楼风光。北固楼所在的京口,三国东吴孙权曾建都于此。词人由北固楼联想到孙权,又由孙权联想到朝代更替,于是慨叹千古兴亡之事,正如这长江之水悠悠而逝。“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了杜甫《登高》中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水悠悠,念悠悠,感慨系之,意蕴深长。
词的下片,以议代叙,表达了词人对一代英雄孙权的赞美。三国时,吴国偏于东南一隅,势单力薄。孙权临危受命,励精图治,与曹刘抗衡,终成三国鼎立之势。词尾更是直接引用曹操的赞语,表达了对孙权的由衷钦佩。《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裴松之注引《吴历》说,曹操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于是赞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赞誉孙权,其实是在自我激励,希望自己豪气不减当年,仍能成就一番英雄伟业。
这首词即景抒情,借古喻今,雄壮豪迈,意境高远,体现了辛弃疾豪放词的鲜明特征。说到豪放词,人们常以“苏辛”并举,但他们的“豪放”是有所不同的。大体说来,苏词飘逸奔放、清新旷达;辛词则雄浑、慷慨、悲壮。《南乡子》这首词,有一股豪迈的英雄气贯注其中,是辛词“豪放”风格的典型代表。
撰稿:路英勇,文学博士,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译著有《我的恋人》《恶灵》《五体不满足》等,专著有《认同与互动——五四新文学出版研究》等。
诵读赏析:原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原专职编委。曾任《午间半小时》节目主持人、央广午间节目部主任、香港记者站首席记者、香港《文汇报》副总经理、民族中心副主任、西藏记者站站长等。采写制作主持的多组节目和稿件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奖、亚广联广播特写奖等奖项。
主创人员名单
总策划:沈蓓莉、范卫平
策划:黄炜、陈爱民、黎刚、孙巍、王秋、李秀磊、林云
统筹:胡银芳、高建荣、毛蓉蓉、常烨
撰稿:王贺、冯倾城、刘先琴、江合友、李让眉、肖亚男、陈才智、陈骥、蒙曼、路英勇、樊令(按姓氏笔画为序)
监制:钱宇、刘莹、王洋、杨隽、张宝玉
多媒体公众号主编:洪博
融媒体:白钢、天时、雷杨、马鹏、宋扬、朱伟雄、高磊、李林、权敬、刘强、陈静、徐林、常炯辉、黄俊
文字编辑:张冉、高玮齐、王雅卿
美术编辑:孙文君
音视频制作:北京京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