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福祉,枝叶关情。一座幸福之城,少不了惠民暖心的明亮民生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凸显惠民温度,勾勒美好民生画卷。
办实事、解民忧,富蕴县这片热土上持续上演着惠民暖心事儿。一个个项目、一条条举措,着力解决着群众的“急难愁盼”。“惠民暖心事 温暖一座城”系列报道将全面展现富蕴县各族干部群众积势蓄能、携手奋进的暖心故事。今天刊发《深耕黑加仑果产业 致富山村一方人》。
深耕黑加仑果产业 致富山村一方人
通讯员:傅轩
从田间地头忙碌的采摘,到生产车间里,一条条生产线快速运转。小小的黑加仑变身为果酱、果酒、果糕等一系列产品进入市场……原本1公斤价值15元左右的黑加仑,经过生产加工,身价瞬间上涨十几倍甚至更多,这其中形成的种植户与合作社、合作社与企业、企业与市场的生产经营链条,有效保障和支撑了黑加仑产业化快速发展。
巴合斯·阿吾阿拜是富蕴县吐尔洪乡拜依格托别村黑加仑的种植大户,多年来,他在黑加仑种植中尝到了甜头,也带领着越来越多的人一起闯出了市场。
“我们小时候称黑加仑为哈熊果,高山牧场到处都有野生,尝起来酸酸的,那时候一般都是进山里采摘回来熬制成果酱,是餐桌上的必备食物,好吃得很。”巴合斯说。
2009年春季,借助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富蕴县进行了黑加仑的初步推广种植。巴合斯正是最早一批试种黑加仑的村民之一,他在自家后院的1亩田地里种植了100株黑加仑。
“刚开始试种,县上免费提供了黑加仑苗木,并从种植到田间管理,派专家进行详细指导。”巴合斯说,到了第三年,黑加仑进入盛果期,这一季采摘了近500公斤,收入8000多元。但当时采摘的黑加仑,主要用最原始的方法熬制果酱,在本地销售。
当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黑加仑种植中见到了效益,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开始主动发展黑加仑种植,体察到村民的思想动态后,富蕴县委、政府立即召集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并明确自2012年年初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大面积推广黑加仑种植。
为推广种植黑加仑,富蕴县出台了对具备栽培黑加仑条件的地块免费提供苗木;对于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到50亩以上的免费提供围栏;对2010-2013年种植的黑加仑成活率达85%的给于每亩补助300元,连补三年的优惠政策。
巴合斯在优惠政策的沐浴下,平整了134亩地种植黑加仑。为了更好把黑加仑发展好,他还自筹资金21万元进行地力培养、水电基础设施建设。
有了政策扶持,黑加仑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如今,黑加仑种植规模已接近三万亩,年产量达1200吨,种植户多达1000户。
黑加仑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的是产量的倍速增长。加大力度推进黑加仑深加工发展也随之成为必然选择。
位于富蕴县工业园区的新疆戈壁果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富蕴县引进的一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该公司通过与内地研发部门合作,开发出黑加仑干果、果糕、果酱、饮料和果茶等十余种产品,并注册了“戈壁果香”品牌。作为富蕴县小浆果产业发展重点带动企业,该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每年以不低于市场价的兜底价格收购原果,既保证了企业生产所需原料,又解除了农牧户销路之忧。
看到企业的发展活力,巴合斯决心把黑加仑产业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当时也有人劝我不要干,投入太大了当心收不回来本。但有企业做我们的后盾,我也想将产业做大做强。”巴合斯的坚持得到了回报,他也一跃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黑加仑种植大户。
像巴合斯一样稳步发展并受益于黑加仑产业的种植户越来越多,也正是因为印有“戈壁果香”标志的各类黑加仑产品进驻疆内各大商超,快速打响了产品品牌,有效激发了越来越多农户竞相发展起黑加仑种植的内生动力。
“如今,整个吐尔洪乡1500亩地的黑加仑,全靠我们这个合作社统一管理收购销售。到现在,基本上都采收完并销售到本地企业。”巴合斯说道。
谈起合作社,巴合斯深有感触。近年来,富蕴县充分发挥合作社抱团发展的带动作用,搭建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平台,解决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实现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作为村里的种植大户,巴合斯于2017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牵头成立了黑加仑专业合作社。
“我们合作社从最初的6户成员已发展到现在的30余户,种植规模也从最初的300亩扩大到现在的1500亩。”巴合斯说,合作社成员年均收入超过了8万元。
“我现在的梦想,就是通过小小的浆果把周边的农民兄弟凝聚成一股绳,撑鼓每个农民兄弟的口袋,打造一个响当当的富蕴黑加仑品牌!”巴合斯说。
据了解,为了整体提升黑加仑种植的效益,富蕴县共成立黑加仑专业合作社13家。经过十余年的大发力,黑加仑从山沟里的野果摇身一变成为本地特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