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出茅庐的学徒,到全国技术能手;从建筑业普通工人,到正高级工程师;从工地上拼命硬干的“钢筋侠”,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叫贺刚,30余年里,他在建筑长廊中,用劳模精神践行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初心,凭借自身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了国内建筑一线的“技术状元”。近日,他获得“全国劳动模范”。
贺刚作为裁判员参加2024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受访者供图
“工地很缺人,来温州打工?”1995年,朋友的一封电报改变了贺刚的人生。他从四川广安来到浙江温州,成为建筑工地上的一名钢筋工。当时工地塔吊少,只能用肩膀把钢筋扛过去。但是,曾经是省级散打运动员的他,没过多久,就想做“逃兵”。姐夫对他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把钢筋工的活做好,照样也有出息。”回到建筑工地,贺刚把看懂图纸、做班组长作为那段时间的工作目标。
那几年,贺刚尝过了此前的人生中从未尝过的苦:烈日、狂风、大雨是他工作中最常见的场景;磕碰、小受伤也是家常便饭;那双沾满油污的手总也洗不干净,拍相亲照时都不敢露出来……
在贺刚眼里,钢筋是建筑的骨架,钢筋工的操作水平与工程质量紧密相关,而钢筋施工最重要的是对规范规程、操作工艺等的掌握和了解。为了练好技术,贺刚经常在工地没活干时去其他工地学习别人的干活技巧。在闲下来的日子里,他时常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天,晚上回到工棚就拿出工程图纸对着读书笔记看——这就是他最常态的“钢筋生活”。“那时,我逐渐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定下了目标,然后就停不下来了。”贺刚说,多年扎根基层的勤奋劳动,让他练就了一身领先全国的本领。
贺刚作为裁判员参加2023浙江省乡村建设工匠技能竞赛。受访者供图
2006年,贺刚所在的单位贴出温州市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的通知,他抱着学习的心态报了名。结果,他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钢筋绑扎质量、精准的钢筋弯曲度一路领先,最终成了这场比赛的状元。这场比赛也成为贺刚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在之后的浙江省和全国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钢筋工技能比赛中,他凭着过硬的实操技术和理论知识,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登上冠军宝座。
奋斗,让贺刚获得了很多国字号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技术状元”“中华技能大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贺刚在建筑工地。受访者供图
在诸多的荣誉和光环下,贺刚没有忘记以积极学习来提高自己。2006年,他参加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大专班函授学习;2010年3月,贺刚跨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大门,以劳模身份参加4年的大学生活。
在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贺刚始终以技能带头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履行传、帮、带的职责,多次到温州建校给师生进行技能实践操作指导,成立的“贺刚班组”也分别获省、市工人先锋号。
近年来,由他带领和培养的学徒中,上百余人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其培养的技能人才也分获全国、省、市技能比赛大奖。
如今,身为浙江兴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的贺刚,尽管已成为一名管理者,却依然惦记着工地上的工作。“没事了,在办公室待不住,就想去工地上转转,感觉那样才踏实。”
“我既然是一名先锋模范,就要发扬好榜样的作用,做一名勤于钻研技术,勇于奉献,善于创新的好工匠。”贺刚说,作为一名建筑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希望自己继续发挥技能带头人的模范作用,来影响他人在劳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梦想。(朱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