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启幕。喀左紫砂作为“辽宁四宝”,稳居辽宁展区“C位”。此次参展的“花鸟源头”“龙源”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特许商品”等7大系列、60余款紫砂文创精品,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
辽宁喀左,山明水秀,拥有10亿吨紫砂矿土资源,素有“北方紫陶之都”的美誉。近年来,喀左紫砂以其古雅的质地、多样的造型、精巧的工艺和良好的功用,受到各方人士喜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喀左创新发展紫陶产业。不久前,在喀左县光明耐火材料厂古窑遗址举办的古窑聚落柴烧广场(首窑)开窑仪式上,烧制出2000余件紫陶产品,标志着喀左紫陶产业迈入新业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喀左致力于发展紫陶产业,先后建立了陶瓷厂、耐火材料厂和紫砂厂,并与宜兴紫砂厂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南北互动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喀左将紫陶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的支柱产业,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将其发展成为全县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建立了紫陶文化旅游产业园,打造了独具特色、产业链完整、带动力强的紫陶产业集群。喀左县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北方紫陶之都”称号;“喀左紫砂”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喀左“紫砂文化产业园区”获批创建“辽宁省紫陶文化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喀左紫砂系列产品被评为“辽宁省名牌产品”和“辽宁礼物”。喀左北陶实业的紫砂壶作品《松鼠葡萄》和《金猴壶》,被中国紫砂博物馆和中国陶瓷馆永久收藏。
喀左县高度重视紫砂陶瓷高端技术人才和工艺新人的培养,通过招才引智、加强培训、联合办学等举措,不断发展壮大紫陶从业人才队伍。当地引进宜兴、景德镇等地的多位工艺美术大师,通过以师带徒、以老带新等方式,提高紫陶文化产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同时,注重培养本土人才。喀左北陶紫砂工作室艺术总监、非遗传承人艾雅芝,先后创办了喀左紫砂非遗工坊、北陶紫砂技术培训学校和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其中北陶紫砂技术培训学校免费培训紫砂产业人才1000多人次。在喀左,像艾雅芝一样的紫陶产业直接从业人员约1500人,具有职称资格技术人员300余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6人,紫陶上下游产业从业人员合计1万余人。
在专业化水平提升方面,喀左县与大连工业大学、鲁迅美术学院联合办学,建立了人才培训基地,培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雕塑专业、陶瓷艺术人才。同时,成立喀左紫砂艺术学校,培养书法绘画、雕塑设计、陶艺成型、原料及烧成、模具成型、釉料等专业人才。喀左高品宝砂紫陶艺术研发有限公司与沈阳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艺术学院签订学习研究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紫砂技术人才培养渠道。
通过人才引进和快速发展,喀左紫陶品种从最初的10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400多个,并逐步形成了三大类极具地域特色的系列产品:以中国国画大师范曾亲笔题词的“花鸟源头”为代表的朝阳文化系列,以“玉猪龙”形体为代表的红山文化系列,以及以“草原风”为代表的蒙古族文化系列。与此同时,紫砂企业也由最初的几家发展到以玉龙紫砂、高品宝砂、晚窑紫砂等为龙头的紫砂企业、商户110余家。如今,喀左紫砂产品正从最初的大缸、花盆等低端产品向品牌化、民族化、国际化方向迈进。
在喀左,紫砂匠人们将细腻的紫砂土幻化成精美的艺术品,一把把紫砂壶、一个个紫砂摆件,不仅是实用的器具,更是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时代“萌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