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穿过隧道
然后跨过桥梁
再拐一个弯儿
便是一马平川
他们聚精会神
目不转睛地
看着行驶的“火车”
在这里
汇聚着众多火车爱好者
和他们的铁路故事
01
陈俊杰是一名小有名气的火车模型爱好者,曾改装、制作过宿营车的发电车、健康列车、婚车等火车模型,“圈内”人更习惯称呼他为“仔姜兔”或“兔兔”。
从记事起,陈俊杰就对火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小时候,我都盼望着回老家过年,因为只有那时候才能坐火车。后来搬了家,火车会从楼下经过,我高兴坏了。每次听到鸣笛声,无论在做什么,我都会第一时间冲到阳台上看火车。”陈俊杰说道。
小学时,陈俊杰尝试用纸壳制作了人生中第一个火车模型,虽然很简陋,但他仍然记得当时完成模型时的成就感。
上大学后,陈俊杰正式踏上了火车模型的改造之路。“我改造的第二个火车模型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健康列车,因为这趟列车是我的母校成都大学和铁路局集团公司联合开行的。”他自豪地介绍。通过粘贴自制部件、喷漆等一系列改装工序后,陈俊杰改造的健康列车模型外观与真车几乎一模一样。
现在,陈俊杰在网络上开设了自媒体账号,专门发布火车模型的改装视频。他由此也成为了网友眼中的火车模型“资深玩家”。谈及对这一称谓的理解,陈俊杰认为,既然“资深”,就有责任为火车模型爱好者提供一些专业的帮助,为推广铁路文化出一份力。
02
这个暑假的每周二、周五,几乎都能在铁路文创店里看到7岁的王一朗和妈妈张吟的身影 。
王一朗的太爷爷曾是成都机务段一名火车司机。谈及儿子对火车的痴迷, 张吟笑称,“这应该是基因隔代传。”
4岁时,王一朗曾跟随家人到新疆旅行,这是他第一次在国内乘坐火车。与以前在国外坐的火车相比,他向妈妈形容:“中国的火车又大又舒服,我们的火车好快、好炫酷!妈妈,我觉得很自豪!”
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张吟表示支持。她认为,喜欢火车不仅可以让孩子增长见闻、学到知识,还能让他懂得更多的道理。
这个暑假,张吟与儿子约定,朗朗完成每天的课外练习题后,每周能去玩两次铁路微缩景观沙盘。“那天的练习题有些难,晚上快11点了,朗朗还在继续做题。”张吟说,“孩子惦记着第二天是玩沙盘的日子,如果作业没做完,这周就只能少去一次,因为对铁路和火车的热爱,他现在已懂得要为心中的热爱坚持与付出的道理了”。
03
在中国石油大学上大一的学生徐一凡,也是一个地道的铁路迷。“那天来玩火车模型,正好碰上有列火车模型发生故障,我接好了模型控制器的连接线,解决了问题。”徐一凡说,他趁机毛遂自荐,获得了当义工的机会,现在负责沙盘的管理。
这座12平方米的N比例沙盘,完美复刻了成都东站,以及成昆铁路上“一线天桥”、关村坝车站、前进隧道等有特色的景点。“在这个小小的火车王国里,有我喜欢的火车模型和有趣的场景。”徐一凡将这种观看火车模型飞驰的满足感,形容为“梦想照进了现实的快乐”。
在沙盘前,常常能看见相差十来岁的爱好者一同玩模型、一起热聊的场景。“大家年龄不同,有人喜欢运转、有人喜欢拍火车,有人喜欢火车的声音,但我们都能平等愉快地交流,因为对铁路和火车的喜爱是相通的。”徐一凡说。
04
“这枚路徽胸针是我的一位设计师‘大朋友’送的。”胸口佩戴着路徽的男孩朱昊然今年15岁,一开口便是明显的北方口音。他说每次参加与铁路相关的活动时,自己都会戴着它,这好像成为了一种仪式。
几天前,朱昊然从山东德州出发到西安中转,坐了9个多小时的动车最终到达成都,只为完成两个心愿——一是到自己的“梦中情校”西南交通大学参观,另一个就是去体验铁路自然微缩景观沙盘。
打开火车模型收纳盒,朱昊然将珍藏的火车模型,小心翼翼地摆放到微缩景观沙盘的铁轨上。看着自己的“火车”飞驰在迷你世界里,朱昊然感到非常满足。
“在我家附近的城市,还没这样的微缩景观沙盘。” 朱昊然说,他对列车的外观设计特别着迷,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到自己设计的列车,在万里铁道线上飞驰。
因为喜爱火车,15岁的朱昊然已经规划好未来的方向:将来考上西南交通大学,以此为“桥梁”,争取到铁路工作。“我要成为最牛的设计师,设计出最牛的高速动车组!”他满怀自信地憧憬着未来。
2024年的夏天就要过去了
在成都这座城市里
人来人往、车来车往
总有一种缘分让人们相识
比如热爱,比如梦想
沙盘里
火车即将再次发车
热爱不止停靠在站台
让我们
继续保持热爱
和快乐一起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