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第二次全程参与两会报道。作为新华网主持人,每一次与代表委员的对话,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我深刻地感受到,每年两会报道对新媒体人来说也是一年一度重要的“大练兵”。
随着融媒时代的快速发展,记者工作已不仅是采访和写稿,直播、拍摄、剪辑、推送平台、传输素材……如今的媒体人“十八般武艺”必须样样精通,个个都是融媒时代的“轻骑兵”。
新华网记者李坤 在全国两会访谈间用中科可控天阔N40传输采访素材
一大早,来到访谈间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设备包,也是新媒体人的“兵器库”!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摄像机、麦克风、录音笔、云台、笔记本电脑、各种连接线、充电器……缺一不可。这些专业设备不仅能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受众获取信息的体验。
当我打开笔记本电脑,访谈间的工作才算正式开始。两会期间,每天安排六、七场访谈,除了事先准备的采访提纲,我会关注会议的最新消息、热词、网友评论,通过与代表委员们面对面交流,更快更好地传递两会声音,毕竟内容才是新闻工作者最在意的东西。
为了满足多渠道多平台传播需要,每场访谈的素材文件不仅体量大而且要求及时、安全、快速播发。这时候对高频外接设备就有很高的要求,各类外部设备和电脑的“无缝对接”变得非常重要,最好不需要额外适配就能完成高速传输。有句话说的好,“不会剪辑的主持人,不是好编辑”。每次采访完嘉宾,我会马上利用访谈间隙抓紧剪辑,只为了把采访中最精华、最精彩的内容精准地传递给广大网友。虽然一天的工作满满当当,但是看到一条条由我采访、制作的视频产品顺利传达给网友,也会让我觉得“累并幸福着”!
将全部素材传输给后方编辑虽然是最后一项工作,却更要打起精神,做到不遗漏、不轻视,确保安全,好在技术部门给我们配备了搭载海光C86处理器的中科可控天阔N40。听同事说,它有内置的可信计算模块,我们传输核心数据时也比较踏实。据说这个电脑深度适配国产操作系统与专业软件生态,怪不得4K素材在剪辑软件中也能非常流畅,撑得住多轨剪辑,渲染速度也很快,在后台渲染与前台其他操作同步进行时,长时间高负载运行也不会卡顿。这次上会,我能在会场内快速产出新媒体产品,提升传播时效,天阔N40立了大功。
与代表委员面对面的交流,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他们肩上的责任与情怀。每一份议案提案背后,都是无数调研的足迹与民意的凝聚。从代表委员们描绘的蓝图里,从青山绿水间,从国产工作站等科技设备更新迭代的速度上,我看到了一个正在高质量发展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