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劳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宣城职业技术学院以“五育融合”为引领,立足职业教育特色,构建“课程夯基、实践铸魂、文化浸润、创新引领”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探索出一条劳动育人的创新路径。通过系统设计、多维联动、特色深耕,学院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强劲动能。
课程筑基:体系化设计让劳动教育“实”起来
学院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核心框架,自2021年起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总学时54学时,其中劳动教育理论18学时、劳动教育实践36学时,确保劳动教育“有课时、有内容、有考核”。通过制定《劳动教育清单》,分设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模块,细化22项具体任务,形成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课程体系。同时,建成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库,涵盖视频、音频、习题等数字化资源,结合线上课程平台,实现“课堂学理论、云端拓视野、实践强技能”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团队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会,深化劳动教育内涵研究,推动课程内容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感悟劳动价值。
实践铸魂:产教融合让劳动教育“活”起来
学院依托宣城市高效特色种植业示范基地(杨柳镇劳动实践基地),将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学生通过参与农作物种植、现代农业技术操作等真实劳动项目,在“泥土味”中锤炼技能、磨砺意志。此外,学院深耕“文房四宝”传统文化特色,开展宣纸制作、徽墨雕刻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非遗技艺传承中感悟匠心精神,厚植文化自信。学院还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孵化出多个学生创业项目,如“红星工坊千年宜纸传承--新匠人爱上老手艺”、“山情----互联网+助推农产品走出深山密林”等,以创造性劳动助力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
劳动教育不仅培养技能,更塑造品格。学院涌现出一批彰显劳动精神的优秀学子,如汽车学院2022级韩天祥同学,以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宣城市首位“00后”大学生捐献者,荣膺“感动宣城”年度十佳人物。他的事迹激励着更多学子以劳动服务社会、以行动诠释担当。学院还通过评选“劳动标兵”“优秀志愿者”等典型,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校园风尚,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彩。
辐射赋能:协同育人让劳动教育“广”起来
学院积极构建校企社协同育人机制,与多地社区联合开展多元化志愿服务,学生充分发挥机械维修、医疗卫生、语言教育等专业特长,年均服务超2000人次。其中,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乡村推广普通话、普及信息技术,以专业力量赋能乡村发展,获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通报表扬。此外,学院与本地企业共建20余个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在生产一线参与岗位实习,从设备操作到工艺流程,全方位体验职业劳动的内涵,真正实现“在劳动中成长,在服务中成才”。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以劳动教育为纽带,串联起“五育融合”的育人图景,让“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观深植学生心田。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拓展校企合作深度,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劳动教育品牌,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书写新时代“劳动创造幸福”的职教答卷。(供稿人: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