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作为一种需要持续治疗的眼科慢病,是我国最主要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之一,疾病负担沉重,经济和社会影响深远,临床有效治疗及规范治疗都存在着很大挑战,目前,我国的眼底病患者高达4000万,随着老年社会的加剧,这一数字仍在快速增加。如何有效控制这一疾病是守护当下国人眼健康亟需破解的难题。”
6月27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主办的眼底病医疗保障探索学术交流会召开,北京医院眼科主任戴虹大会伊始表示,我国眼底病领域仍有大量临床需求未被满足,药物可及性亟待一步提升。
临床上仍有大量需求未被满足
在我国,眼底病已成为主要的致盲眼病,占全部致盲患者的55%以上,其中50%的患者年龄分布在40岁-60岁之间,是工作年龄和老年视力受损和致盲的主要原因,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疾病负担。
“眼科临床治疗过程中,消除积液是提高视力的一个前提,也是经常需要反复多次治疗的一个原因。然而,过往药物却无法很好地实现这一点。”北京医院眼科主任戴虹介绍,这也是目前一个比较大的困境,现有医保目录中的眼底病药物均为单一抗VEGF药物,并不能满足目前的临床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创新药物双特异性抗体法瑞西单抗的出现,确实给患者带来了一束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主任赵培泉表示,其创新机制在于新增血管生成素-2(Ang-2)通路,保留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通路,实现血管内外稳定,减少渗漏。最终达到以更少的玻璃体眼内注射次数,帮助眼底病患者达到持续的视力改善和疾病控制。
需加强医疗保障提升药物可及性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将眼底病新增为重点防治病种。眼底病给患者带来视觉损伤甚至丧失,不仅会导致生活和工作的不便,而且给患者及患者家庭造成沉重经济负担。
学术会上多位专家共同表示,我国眼底病的长期治疗形势严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鲜指出,眼底病多为老龄患者,治疗需求大,长期接受抗VEGF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也遇到一些瓶颈,如部分患者接受抗VEGF效果不佳等,希望在医保政策的支持下,以法瑞西单抗为代表的创新药让更多患者用得上,真正发挥临床价值。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张文芳表示,眼底疾病的管理仍面临多重挑战,医院每一年注射量要在万例以上,我们期待通过一些创新的治疗药物,帮助临床医生解决治疗环节的难题,也希望通过医疗保障能够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魏会宇表示,从临床试验的数据以及国内外上市的数据来看法瑞西单抗是效果比较明确、疗效可靠。此外周期延长可降低医疗资源,同时患者也是受益,一方面,注射针数越少,依从性提高,获得显著的治疗获益;另一方面,更少的注射针数降低患者注射风险。复旦大学魏艳提出,法瑞西单抗可延长给药间隔至4个月,解决目前治疗方案频繁给药的局限性。现有医保支付限制9支情况下,法瑞西单抗可实现患者获益时间更长,且自付针数更少,提高依从性的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治疗负担。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陈有信指出,经济负担是规范化治疗的最大障碍之一。我们现在的瓶颈就是要考虑患者经济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医生诊治、医疗技术进步及医疗保障兜底,可以让每个患者都可以获得一个最好的结局。“用药次数和药品价格也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两大因素。” 中国药科大学副教授蒋蓉则提到,目前眼底疾病诊疗现状相比过去有所提升,对长期治疗的患者来说,延长给药间隔可以实现患者整个治疗周期更长,对于患者带来的长期治疗获益是非常大的改进,最终更好地让患者受益。
眼健康是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眼底病已成为影响日常生活的主要眼科疾病。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上市及医保等着政策的支持,相信将进一步提高国民眼健康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