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年前的6月,林则徐受命禁烟,以雷霆万钧之势,仅用短短23天,将230多万斤的英美鸦片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震惊世界。185年后的6月,东莞这片“觉醒之门·英雄之地”,继承了虎门销烟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篇章。为铭记历史,弘扬虎门销烟精神,释放虎门销烟精神的现代价值,擦亮东莞虎门“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城市名片,《扬威中外 震铄古今——虎门销烟精神展》在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博物馆)开幕。第二天,该展在全国六家林则徐纪念馆同步展出。
“虎门销烟精神展是我馆的年度原创大展,首次以展陈形式对虎门销烟精神进行系统提炼。”鸦片战争博物馆馆长张建雄说,该展也是东莞市打造“博学东莞”文化品牌的重要展览之一,首次在展陈中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用精练的语言对虎门销烟精神进行提炼,从四个方面,揭示虎门销烟精神的深刻内涵,并把虎门销烟精神内涵放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来考察,充分释放虎门销烟精神的现代价值。
“虎门销烟是树世界进步之风,举中华爱国反侵略之旗帜,开民族觉醒之门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瞬间,早已凝固成历史的永恒、民族的丰碑,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张建雄说。
为纪念虎门销烟185周年,日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带着关于虎门销烟研究的最新成果,齐聚东莞,多维度挖掘虎门销烟精神的时代内涵,为传播东莞“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城市名片献计献策。
研讨会上,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吴义雄作主旨报告《闪耀在近代前夜的民族之光——虎门销烟精神的历史启示和研究价值》。吴义雄提及,虎门销烟标志着中华民族危机意识的觉醒,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境界,显示了先进中国人的世界眼光等。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育民从虎门销烟探讨了近代中国禁烟的法律路径。从觉醒之门来讲,林则徐为了禁毒销烟,翻译了国际法,为虎门销烟找到依据,这可以说是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一个起点。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冷东认为,要发扬虎门销烟精神,挖掘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就要多举办类似的研讨会,要让全世界的学者通过对虎门销烟的研究来提升国际的影响力。
上海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勇安认为,现行国际禁毒日是6月26日,恰恰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束后次日,这种历史巧合一定程度上正是其世界意义源远流长的重要表征。
研讨会为东莞挖掘虎门销烟精神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后续开展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保护利用工程夯实了学术基础。原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朱庆葆评价道,研讨会的层次、深度、创新远超以往类似的会议,体现出多视角、跨学科、小切口、具体化等特点。
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暨南大学图书馆馆长刘增合则表示,希望东莞能够联合更多地区,发动更多的高校、研究机构参与,推动虎门销烟成为学术研究热点。
鸦片战争博物馆作为全国禁毒教育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禁毒教育基地,一直以来,紧紧围绕虎门销烟这一人类禁毒史上旷古未有之壮举,依托林则徐销烟池旧址这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措并举活化利用文物,深入挖掘和释放禁毒先驱林则徐与虎门销烟的时代价值,首创“博物馆文化禁毒教育”模式。多年来,“铭记历史 禁绝毒品——禁毒宣传轻骑兵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坚持将“菜单式的禁毒活动”带出馆外,让有形的博物馆“流动”起来,推进禁毒教育基地、学校教育园地、大型社区禁毒专题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