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开埠以来,上海中西荟萃、欣欣向荣。在这里,诞生了一个画家群体,他们以新颖的绘画形式和都市气息自成一派,被后世称为海上画派,又称海派。任预(1853-1901)作为海派最有创造力的画家之一,一向以自然洒落、构思奇巧著称。他绘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的《十二生肖图册》,就将生肖与人物、山水、花鸟画融合,寓意隽永、妙趣横生。值此兔年、龙年辞旧迎新之际,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笔下的兔和龙,有怎样的新颖创意吧!
清 任预《十二生肖图册·兔》
故宫博物院藏
先看《兔图》。半轮明月、绿竹掩映之间,三只白兔红眼圆瞪,若有所思。竹叶以墨线双勾填色,圆润的线条与月、兔模糊的线描形成实、虚对比,而青翠的绿色则为画面增添了清新活力。尤为奇妙的是,三只兔子外形相近、位置重叠、而姿势各异,似乎分别在望月、发呆和远望,带有电影分镜般的动感。古人认为,满月时月上阴影中有玉兔的形象,因此又将月亮称为“兔宫”,并演绎出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美丽传说。这幅画以三种姿势,仿佛在诉说着月兔降下人间后,从留恋月宫、踟蹰竹林到憧憬远方的生命历程,韵味悠长。
清 任预《十二生肖图册·龙》
故宫博物院藏
《龙图》更是独辟蹊径。画中之龙一改刚健有力、变幻莫测的传统形象,而以细小、慌张的狼狈之态出现在画面一角。画面主体则为一文士打扮人物,只见他凝视小龙,衣裳鼓荡,飘带扬起,帽子、葫芦脱出,左足前踏,右脚弓起,似张手欲抱。画面背景为浅设色山景和花草,云山雾罩、花团锦簇,与人物追龙的紧张感形成有趣对比。历来被中国人作为图腾的龙,在这里却成了被追逐降服的对象,展现出画家一往无前的大无畏气质。
任预《十二生肖图册-题跋》
在册页最后一开画家有题跋云:“牛马龙虎之属,画之图上,俊爽可喜。至罗隐之子塞翁者,专画羊;张及之、赵永年专画犬;李霭之、何尊师专画草虫;彼顾有所独会耶,抑幽人高尚之致托于是以写意耶?余固不能知。要之众艺,兼备古今惟赵集贤一人而已。今少英仁兄先生,属拟宋人粉本图,因论及之,并希古雅正之。萧山立凡任预作于春申浦上,时丙申春月也。”钤方形篆书阳文印“立凡”、阴文印“任预之印”。从中可知,任预作这套册页后自觉“俊爽可喜”,心情舒畅;而在艺术上,他更是广泛学习继承五代和宋人花鸟小品画,并有像赵孟頫一样“兼备古今”的自我期许。
清 陈容《墨龙卷》
故宫博物院藏
一般而言,生肖图常以表现吉祥寓意为主,而任预笔下望月兔的形象,却带有几分惆怅。而龙更是中国人的图腾和保护神之一。直至今日,我们还常说“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春节、元宵节、中秋以至各种庙会常有舞龙活动,端午节有赛龙舟。但任预笔下,却展现出降服弱龙的决心。显然,《十二生肖图册》中的望月兔、遁走龙,与常见的生肖绘画大不相同。个中缘由,还得从他绘图的地点“春申浦上”以及所处的时代“丙申春月”,也就是1896年春天的上海说起。
清 任熊《姚大梅诗意册》
故宫博物院藏
在晚清的上海,任预家族是最有代表性的画家群体,在艺术史上称为“海上四任”。他和父亲任熊、叔父任薰、族兄任颐均来自浙江萧山,却浸润于上海包容创新的艺术氛围,能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兼采西方技法,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四任”中,任预年纪最小,他虽然没有得到英年早逝的父亲任熊的指点,但却能博容广采,在继承前辈之余,自成一家。有人称他“笔墨初无师承,尽变任氏宗派”,可说是海派最有创造力的画家之一。
这套《十二生肖图册》作于1896年春,此时任预画技已经成熟,又逢甲午(1895)战后、变法图强思潮蔚然成风,承友人之邀,他遂以画笔一抒胸臆。这两幅画作虽以“兔”和“龙”等传统生肖为主题,却能在内容构思和艺术表现形式上展现出继往开来、兼备古今的魄力,并蕴含着心怀远方、奋起逐龙的时代精神,可说是一份颇具新意的新年祝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