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老字号”标杆企业,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重工”)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端装备自主化、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持续突破,走出了一条以技术引领市场、以创新赋能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近年来,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释放活力,深化产学研合作,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成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的实践者。
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 打造高端装备“新标杆”
北方重工深耕矿山、冶金、隧道工程、散料搬运等传统领域,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推动装备制造迈向高端化。今年1月,北方重工自主研发的5.5米滚切式定尺剪完成了厂内验收,填补了国内空白,再现中国“剪子王”风采;全球最大跨距的65米全防爆门式刮板取料机打破国际垄断,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隧道工程装备领域,北方重工进一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断拓展盾构技术应用场景。2024年,北方重工自主研制的“奋进号”盾构机,在新疆创造了单机掘进最长26521米的纪录,进一步巩固了北方重工在世界盾构机市场领域技术领先地位,再次彰显了“中国智造”的风采。
绿色低碳转型同样成效显著。近日,北方重工与新疆某矿企签订了两台MLL3000螺旋立式磨机合同,这是目前国内规格最大的螺旋立式磨机,较传统设备能耗降低30%,占地面积减少40%。北方重工的螺旋立式磨机曾入选《重型机械行业专精特新成果目录》,成为矿山行业节能改造的标杆。
产学研深度融合 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圈”
北方重工成功获批2024年辽宁省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项目。该项目由北方重工联合东北大学及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牵头申报,旨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助力辽宁产业结构调整及重点产业集群建设。
作为牵头企业,北方重工在项目中发挥统筹作用,汇聚产教资源,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北方重工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与东北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组建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形成覆盖装备研发、工艺优化、试验测试的全链条创新体系。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激励创新,推动“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发。
数字化转型提速 激活智能制造“新动能”
面对传统生产模式效率低、成本高的痛点,北方重工搭建生产大数据平台,集成财务、质量、物流等系统,实现制造周期缩短30%以上,项目管理从松散到集约化跃升。通过对传统产品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产品信息化、智能化特征显著增强,无人值守堆、取料机配备全自动控制系统,可精准调整物料堆存位置,性能比肩国际一流。
北方重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建设,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积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等,实现了企业内部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对生产流程的优化和再造,生产效率实现了大幅提升,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024年,北方重工成功获评2024年辽宁省省级智能工厂。
国际化布局 加速擦亮中国制造“金名片”
北方重工以技术优势开拓海外市场,产品远销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1月份,企业新增订货量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出口项目获用户高度评价。超大型矿用磨机等产品凭借技术优势成功打入国际高端市场。通过“产业链+服务”模式,企业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向“矿山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2025年,北方重工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以智能化、绿色化产品助力全球基建升级。
北方重工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企业将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主线,深化混改活力,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