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村民在田间采摘油菜薹(资料图)
6日,在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坝镇斑竹园村,一片片绿油油的硒油菜薹迎风而动,整个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崔家坝镇紧抓机遇,依托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的对口帮扶,大力发展“中双11号”“硒滋圆2号”油菜种植。通过积极探索“科技+”“旅游+”“生态+”等产业发展模式,该镇成功将“冬闲田”转变为高产田,并将硒油菜薹从深山推向全国。
2024年,全镇硒油菜薹种植面积已从50亩扩展到2200亩,销售硒油菜薹2000余吨,销售额800万元,亩均收入由原先的3000元提升到8000元。特色产业强了,群众荷包鼓了,乡村面貌美了,一株株绿油油的油菜薹正在硒土地上谱写着绿色乐章。
“冬闲田”变成高产田
2021年,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成为崔家坝镇斑竹园村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单位。为让“冬闲田”变成高产田,增加村民收入,中油所王汉中院士团队研发的“硒滋圆2号”,在斑竹园村示范推广,该品种是“硒高效”蔬菜——杂交油菜薹新品种“硒滋圆1号”的升级品种。
面对村民的疑虑,帮扶工作队迅速行动,组建了“科技小院”志愿服务队,挨家挨户做工作,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开展油菜种植、防虫与采摘新技术培训会累计20余场,有效提升了全村种植技术水平。
同时,全村89名党员主动担当,划分为10个小组,定向帮扶这个村下辖的10个村民小组。他们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干,抗旱育苗、发放肥料、托运菜苗,将种植农户紧密团结在一起。
“我种了20亩油菜薹,经过测算,发现比种苞谷每亩多了4000元钱收入。”党员向继彪说,他率先流转土地、学习技术、承包经营,让村民先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图为村民开心地捧着刚采收的油菜薹(资料图)
在党员干部带领下,种植户徐万美从原先的犹豫不决到主动种植10余亩油菜薹,还带动所在贺家村组的徐万柏、侯礼梅也参与进来。
在新淌坪组、石垭组、贺家村组,各组党员小组组长带头发动沿村道线80余户农户,参与建设富硒“油菜长廊”。
通过一年多的发展经营,“冬闲田”一跃变成高产田。群众夏种主粮冬种菜,作物复种率、土地产出率、收益率大幅提升,硒油菜薹种植面积从50亩扩展到2200亩,亩产达到 2400斤。
产销一体,从藏在深山到走向全国
“这是第4茬采收的油菜薹,半个月卖了3000多块。”1月20日,在斑竹园村的油菜薹种植基地,村民方尚华说。
富硒油菜薹属于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近年来,凭借着绿色、低热量、低脂肪、高营养价值的特点,备受市场青睐。2023年3月,油菜薹“打飞的”出山,武汉、广州、上海等城市市民尝到了来自恩施的“春天味道”。
2024年10月20日,第九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展销区内,一颗小小的油菜薹被评为最具发展潜力名优硒产品。硒博会期间,油菜薹系列产品成交额、订单额达100万元。
为拓宽销路,该镇主动与周边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商对接,经过多方考察和洽谈,最终引进恩施市浩宇翔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油菜的推广和销售。
“试种过程中我们全程跟进,对硒菜薹的品质、口感、产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研。”公司负责人王金介绍说,“硒滋圆2号”油菜薹45天成熟,亩产量高,可采摘3至4茬,成功填补了该公司精品蔬菜产品的空白。
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公司打通线上线下多个销售渠道,除了“打飞的”,油菜薹还用冷链车运往武汉等地市场,同时通过抖音、拼多多、淘宝、微店等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该镇已经建成了以斑竹园村为核心示范产区的“硒油菜薹千亩基地”和“产销一体化”平台,将硒油菜薹延伸制作成酸菜、榨菜、干菜、下饭菜等特色产品,打通了上海、深圳、北京、杭州、香港等10余个大城市销售渠道,销售均价突破10元每斤,终端市场最高卖到64元一斤。
延长产业链 做活乡村旅游
1月20日,由斑竹园村逸夫酒窖举办的乡村歌手大赛如火如荼开展,前来观看比赛、采摘油菜薹、吃刨汤的游客络绎不绝。
春采菜薹,夏赏向阳花,秋尝丰收,冬品民俗。随着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崔家坝镇抢抓机遇,从人居环境着手,通过庭院建设,带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丰富农耕体验、文化节会等业态与油菜花期形成互补,依托“花”的资源优势,借势打造和提升休闲旅游产业,助力油菜产业提质增效。
“每年8月,我们村都会举办向阳花节,摄影大赛、花海音乐节、彩虹联谊跑等一系列活动让夏日乡村更加火热。”斑竹园村党支部书记聂传华介绍说,该村四季乡村游格局已初具雏形,每年可吸引游客3000余名,为群众增收5000余元。
在产业融合方面,崔家坝镇积极探索油菜薹全产业链发展,通过引进恩施市浩宇翔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油菜苔的推广和销售,将油菜苔产品销往武汉、上海、厦门等地,甚至出口到国外市场。
该镇还延长了油菜产业链,建设了菜籽油加工厂,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并增加了村集体收入。2024年,全镇销售硒油菜薹2000余吨,销售额800万元。其中,斑竹园村销售700余吨,销售额3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15万元增加到40万元。(赵盛迷、张祖芬、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