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展现中国网络文学产业最新发展脉络。报告指出,受到精品化、IP转化提速、全球化深入等三大核心趋势的推动,中国网络文学大众参与、全球共创的特征明显,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增长势头不减,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彰显中华文化原创力的生动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高翔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昌林主持会议。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宏,中宣部文艺局局长刘汉俊致辞。
高翔强调,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新趋势,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对文学创作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影响。要更好服务文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深入研究网络文学产业化等经济文化现象背后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入研究中国网络文学国际化传播的经验和规律。
胡邦胜表示,网络文学是中国式现代化催生的文学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表达、世界了解中国的新渠道、文化强国的新载体、互联网时代最具活力的文学生力军,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宏表示,近年来,网络文学逐渐从边缘进入主流视野,由地方性走向世界性,从体现个体独立的精神走向对人类思想和情感经验的展示,呈现出复杂多元的文化景观与发展态势。
刘汉俊表示,网络文学使人民群众成为被书写的主角、作品的主创、文化权益享有的主体。要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和方针,加强对现实题材、历史文化题材、科技科幻科普题材、青少年题材的关注,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
文化自信、强国叙事成为网络文学创作新趋势
2023年网络文学作者更突出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历史、现实、科幻等多元题材,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索“第二个结合”有效路径,持续推动传统文化融入多元题材,“国潮”写作成年度风尚。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阅文集团主办的“阅见非遗”第一届征文大赛,共收获6万部非遗题材作品。“历史”题材优质作品涌现。现实题材再创新高,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支持、阅文集团主办的第七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收获作品3.8万部,同比增长26%。科幻与强国叙事交织,多部佳作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
“网文全球化深入”是2023年度网络文学的另一亮眼特征。伴随着中国网文海外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大幅提升,网文、游戏、影视已成“文化出海”的三驾马车。数据显示,网文出海市场规模超过40亿元,海外网络作家约41万名,海外原创作品约62万部,海外访问用户约2.3亿,覆盖全球200+国家及地区。
在AI翻译一键助力、出海IP产品相互赋能等利好的加持下,华语IP逐步进入全球视野,如影视剧《庆余年》第二季成全网首部预约量破千万的国产剧,海外独家发行权被迪士尼预购;阅文首个自主海外发行的IP改编游戏产品《斗破苍穹:怒火云岚》在东南亚地区2023年第四季度新用户环比增长118%。
IP潜能提速释放 市场规模大幅跃升至2605亿元
报告所引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网络文学阅读市场规模达404.3亿,同比增长3.8%,网络文学IP市场规模大幅跃升至2605亿元,同比增长近百亿。
中国网络文学作者规模达2405万,网文作品数量达3620万部,网文用户数量达5.37亿,同比增长9%。按照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数量10.79亿计算,中国网民近一半是网文用户。
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辅助IP生态提速
报告总结了2023年网文IP市场规模增长近百亿的三大驱动力:IP前置开发模式逐渐成熟;影视、动漫、微短剧等赛道创造重要增量;AI技术辅助网文IP生态提速。
报告重点关注了AI技术对网络文学行业的多方面影响,认为AI正在掀起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2023年7月首个网文大模型“阅文妙笔”发布,其应用端作家助手妙笔版同步上线,AIGC辅助网文作者提升创作效率已成行业共识。
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表示,AI之于网络文学的特殊优势在于它不仅是媒介和载体,还是创作工具和产能放大器。“AI的功能触角将为网络文学创作带来不可小觑的附加值,未来伴随‘AI+IP’系列技术成熟,逐步嵌入到IP开发工作流中,将极大释放产能,推动网络文学生态升维。”
活动现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与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网络文学行业代表和作家代表,围绕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展开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