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022年调研显示,我国68.7%的青少年存在2项及以上的身体姿态问题,80%的青少年至少存在1项身体姿态问题。但许多孩子体态异常却因为“看上去没那么严重”,并未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这些“小忽视”很可能引发其中一部分孩子长大后的“大问题”。
儿童体态异常都有哪些?会造成什么危害?家长该如何及时发现?又该去哪里寻求专业帮助?记者就此采访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吴婕翎。
儿童体态异常 危害可贯穿一生
从刚出生到青春期前,孩子都可能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不良习惯而出现各种体态异常。常见的儿童体态异常的如斜颈(歪脖子)、脊柱侧弯、扁平足等。如不早期干预,危害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比如斜颈的孩子脖子一侧肌肉一直维持紧张状态,如不及时干预,肌肉会慢慢骨化,还会引起斜视等一些眼睛问题;脊柱侧弯的孩子,成年后可能出现肌肉劳损和椎间盘病变;学龄儿童的病理性扁平足,可导致今后的运动耐力下降、不愿参加体育活动或容易摔伤等问题。”吴婕翎介绍,很多儿童体态异常的危害往往具有隐蔽和发展缓慢的特点,早期如果不及时干预,拖到成年阶段会发展成更严重的疾病,那时候已为时过晚,有些病人甚至不得不通过做手术来解决问题。
走跑姿势不对 也可能是体态问题
“人体是一个整体,上肢和下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体姿态的影响很关键。”吴婕翎以人们走路跑步的姿势举例分析:正确的走路姿势要通过髋关节来提膝,而不是通过移动膝盖来带动身体,否则长此以往,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引发膝关节损伤。而许多人走跑路姿势不对,实际是因为腰腹部核心力量较弱导致的。
“因为人的上下肢通过腰腹进行连接,如果上肢弱而下肢强,说明腰部、腹部缺乏锻炼,肌肉十分薄弱,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或增加脊柱侧弯的可能性。而腰椎不直,又可引起步态异常,导致年纪轻轻就出现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等膝关节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吴婕翎表示,从协调上下肢运动、改善体姿态的角度,建议要注重腰部力量和臀髋肌肉关节的锻炼。
家长应及时关注儿童体态
不少体态异常的儿童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与家长的认知和关注度不足有很大关系。吴婕翎表示,家长最为关注的年龄段一般集中在两岁以前,而两岁以后的孩子体态问题,很多家长都不太注意。
有些家长认为体态问题可能只是儿童某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现象,长大会好起来。还有些家长认为可以等到有明显症状再去干预,最终耽误了孩子,导致干预效果不佳,干预成本还会更高。
吴婕翎建议,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在运动、生活中关注孩子体态,发现小问题不必担心,但要持续给予关注,以便在需要时第一时间进行必要干预。还有些家长比较关注孩子的体态与步态,但缺乏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这时候可以向专业人士或机构咨询。
学会三招 可及早发现儿童体态异常
家长如何才能早些发现孩子的体态异常呢?吴婕翎建议,可每月固定找一天(比如月初或者月中),在孩子洗浴或衣着较少时,对孩子进行简单的几项检查,大部分常见的体姿态异常都基本能被及时发现——
1.上肢和腰背的检查
首先是观察两侧肩膀和上肢。颈椎或脊柱异常,可能出现高低肩,或头明显歪向一边,不能正视。也可让孩子双手平举或上举,看两侧是否对称。然后是观察腰背部异常,正常来说,背部肩胛骨肌肉厚度应该对称,腰部两侧的弧线应该对称,如果不对称则可能存在脊柱问题的风险。
2.下肢的检查
可先观察下肢线条,从髋关节开始,下肢的每一条线应该对称,如发现膝盖后面两条纹不对称,或腿并拢时踝关节、膝关节不能同时并拢,都可能是体态异常的征象。还可让孩子脚跟对脚尖走直线,如果孩子走不了,可能预示有下肢体态或骨骼方面的问题;最后脱去孩子鞋子后,摸摸孩子脚底有没有凹位,摸不到则可能是扁平足。
3.疑有异常及时就医
当发现孩子疑似有体态异常的问题,建议首选有儿童骨科的医院就诊,专业医生对儿童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更加了解,会通过一些测量仪器、X光或磁共振等检查明确诊断,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如专业锻炼、姿势指导、矫正支具等个性化的治疗和预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