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5月22日电(记者肇蕾)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号”主题高铁G8605次车厢内,西南政法大学宣讲团成员手持国家安全知识手册,穿梭于座椅间与乘客互动交流;在贵州乡村小学的操场上,《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微电影的光影里,孩子们仰着头在笔记本上认真写下“法律会保护我们”……这些充满温度的场景,正是西南政法大学理论宣讲的日常切片。
5月20日下午,2025第五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走进西南政法大学,现场领略了这支宣讲团开展“大中小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教育活动”的风采,见证了这支足迹遍布校园内外、城市乡村、线上线下的宣讲团,如何将理论宣讲以鲜活形式触达人心。
学校针对青年关注的法治建设、国家安全、数字生活等领域,打造差异化宣讲内容。例如,民法典学生宣讲团聚焦校园贷、网络侵权等青年身边事,通过《民法典与百姓生活100问》系列宣讲,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活指南,线上课程观看量超1500万人次。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则以生物安全、网络安全为切入点,自编自导“国安小剧场”情景短剧,用青年熟悉的演绎方式解读抽象概念,累计宣讲700余场,覆盖百万余人次,相关活动被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160余次。
青年更懂青年,青年影响青年。据介绍,在西南政法大学,学校鼓励青年用“青言青语”阐释理论,打破“说教式”宣讲表达方式。在“理响青年?数字重庆”系列微宣讲中,人工智能专业学生通过动画演示、场景模拟解读数字法治,短视频累计播放量突破100万。
西南政法大学将队伍建设作为宣讲育人的核心工程,构建起“领导带头、专家赋能、学生主战”的三级梯队,让青年在“讲理论”的过程中完成“强信仰”的蜕变。
从“小切口”到“大主题”,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西南政法大学的理论宣讲育人实践,像一场以青年为中心的传播革新。青年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声音传递理论力量,理论宣讲实现了从“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的跨越,更多青年在“讲理论”的过程中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