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展柜
文物一改严肃模样
“奔奔跳跳”向你走来
穿越千年
中国美学元素
化身潮流时尚单品
……
遥远而神秘的文物
正化身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器一物
将历史文化带入人们的日常
19日,甘肃省博物馆艺术生活馆开馆
在这里
“铜奔马”炫酷上墙变涂鸦
“彩陶罐”能被一口咬到嘴里
文物与文创、古代与现代
仅一步之遥
Q版铜奔马

东汉铜奔马是中国旅游标志
具象了古人“天马行空”的浪漫
和高超的青铜技艺
在它俏皮生动的正面神态下
有趣的灵魂根本藏不住
“绿马奔奔”和“绿马跳跳”玩偶
以萌趣姿态戳大众笑点
提醒大家:要积极大笑,保持乐观
归迹国光的耳饰

春秋时期的鸷鸟形金饰品
是海外回归文物之一
金笔描画、毛羽华美、姿态挺拔
表现了秦人对鸟图腾的崇拜
这对金耳饰
以国脉重归、耀世盛光的美好祝愿
赋予时尚单品悠长厚重的意蕴
高原之宝“牛哞王”

青铜牦牛粗犷雄浑、体积硕大
嘴巴半张,似“哞哞”吼叫
极具高原文化特色
“牛哞王”玩偶以不修边幅的蓬松毛毛
还原了牦牛野性的帅气
眯眼微笑的温暖表情
与牦牛平安吉祥的寓意相得益彰
来自仰韶文化的“大脸懵”

红陶人面像来自仰韶文化
定格了5000多年前先民样貌和生命张力
催生“懵”“放空”“舒适”的无限解读
绒绒的“大脸懵”抽纸盒
将文物半张开的嘴作为纸巾的出口
达成“吐”纸巾的奇特效果
以实用又好玩的文创为生活“调味”
惊艳千年的“蓝莲花”

元代莲花形玻璃托盏
以七瓣莲为盏、八瓣莲为托
是古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流交融的实证
“琉云璃彩”蓝莲盏
采用古法琉璃高温烧制
经过二十多道复杂工艺
打造出冰肌玉骨、莹润清透的“氛围感”
“怪可爱”的鲵娃娃

鲵鱼纹彩陶瓶来自仰韶文化
瓶身腹部绘着的图案包含人面、蛇身、双爪足
具有原始龙的雏形
“鲵娃娃·彩陶”玩偶
让鲵鱼纹跳出瓶身束缚
扭动灵活、咧嘴开怀
却又不忘“初心”
将“原文物”系于一身
绘有彩陶纹的热水袋

源自马家窑文化的涡纹彩陶瓮
是先民对水波的艺术再现
“罐语千年·热水袋”
保留了彩陶纹样和器型
又兼具冷热两用的实用性
与数千年前古人并融审美和实用的文化传统
一脉相承
饮一碗茶,回到古代丝路
拼一幅拼图,复原敦煌壁画
……
文创,让文物活起来
中国越来越多博物馆正不断拓展“文创+”的边界
与古为新,寓教于乐
文物变得可食、可玩、可用、可感
让文物走进寻常百姓家
让历史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监制:卫铁民、刘畅
策划:谈昦玄
文案/记者:何问、马莎
logo:谢雨(全国教育书画协会会员)
海报:谈昦玄、原澄玥(实习生)
新华社对外部 甘肃分社联合出品
学术支持: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 史册
素材支持: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