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如何赋能于民?
京东集团副总裁何晓冬:“数据我们确实在中国确实有很大的这个优势,这个数据还不仅仅是大。实际上数据一个是大和小的区别,还有一个我想说就是它是静态和动态的区别,比如说智能客服。京东我们其实是一个电商,所以很多顾客买东西会跟我们的客服打交道。正好产生一个对话,人机交互和对话,这个对话数据其实是一种动态的数据。它为什么是动态的呢?就是你说的每一句话,跟你前面那句话是相关的。这其中是一个有点双方在决策和双方在协同,这么一个交互的过程。它不是说在某一个时刻我把全球的网页拿下来就行了,而是说这个交互的过程本身,它是一个决策智能,而不光是一个语言理解问题。这样的话,在中国或者在很多这个行业,中国有很大的这种互联网行业,它有很多这样的数据。我们叫做动态的、活的、交互型的数据。这个数据在很多时候,还是我们比较独有的。这我觉得可能是中国一个重大的优势。
过去也其实大家一直在探索,就是人工智能确实有很多激动人心的进展,比如说语音识别,包括图像识别超越人类,AlphaGo下棋也超越人类。但另外一方面,在这个落地的时候,我们也注意到一些问题。简单说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就是易用性,第二个就是真正保障AI的效果,第三个就怎么样低成本大规模地部署。具体展开而言了可以这么看,不是很多人真正懂真正的这个人工智能的技术,因为技术本身还是比较深奥的。我们想把这个技术更加容易被使用,而不是说要求每个使用它的人都必须是一个专家,这样的话才有机会带来更大规模的推广。第二个是效果,之前我们可能更加关注,比如说实验室的一些效果,实验室内语音识别做的很好。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其实很多很多是我们可能以前没想过的问题。语言转换、对话、问答。
我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市民的口音很重,经常可能有一些不规则的一些停顿。还有就是这个语义,他这个语义可能表达的是不是完备的,语义是不是表达了他真正的意图,是清晰的。所以这意味着说要大量的,多种技术融汇以后才能保证它的效果。第三个就是我们说的希望能做大规模的低成本的部署。所以我们觉得有可能的AI的产业化会从一个所谓的1.0时代,在最近的时候可能会迈向一个2.0的时代。AI2.0时代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期望看到这个从实验室的技术真正走向社会,让真正每一个人的生活可以变得更加美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