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国立拉巴特高等矿业学校,一名女孩在“世界文化周”活动的中国展台体验中国书法。新华社记者 霍晶 摄
新华社拉巴特4月4日电 记者手记|“虽相距遥远,但缘分很深”——感受摩洛哥青年的“中国情缘”
新华社记者霍晶
北非4月的蓝天白云下,中国展台上红彤彤的中国结格外醒目,水墨扇面随风轻轻摇曳——日前,摩洛哥国立拉巴特高等矿业学校举行第21届“世界文化周”活动。记者在现场感受到,“中国情缘”正在摩洛哥大学生中萌芽、开花。
国立拉巴特高等矿业学校是摩洛哥顶尖工程师学校。中国展台由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布置。现场工作人员叶盈汐告诉记者,这是中国文化中心连续第二年受邀参加该校“世界文化周”活动,今年的活动包括中国茶品鉴、汉服秀、书法和扇面绘制、蛇形手提灯笼制作等。
活动开始不久,中国展台就被围了个满满当当,有的观众提起毛笔,尝试描摹“中国”二字,有的观众在换上汉服后,招呼同伴合影留念。
4月3日,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国立拉巴特高等矿业学校,两名男子在“世界文化周”活动的中国展台体验滚铁环。新华社记者 霍晶 摄
摩洛哥小伙阿明告诉记者:“去年的活动我也参加了,对画脸谱印象很深,很高兴今年能再次看到中国文化展品,希望能了解到更多关于中国的有趣之处。”
此外,中国展台还安排了滚铁环和踢毽子两项中国传统游戏体验活动。不少摩洛哥观众纷纷一展身手,滚铁环的观众各显神通,尽力尝试“驯服”铁环走直线;围圈踢毽的三五好友使出浑身解数,好让彩毽尽可能晚一些掉到地上。这两项活动“参与度拉满”,现场不时发出欢笑声。
在中国茶品鉴展台前,摩洛哥姑娘伊曼仔细观察展出的各种茶叶,不时端起茶叶细细嗅闻。她还对金蟾茶宠很感兴趣。“金蟾在中国文化里有什么寓意?”“不同种类的中国茶味道有什么区别?”她问得十分仔细。
4月3日,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国立拉巴特高等矿业学校,两名女孩在“世界文化周”活动的中国展台体验汉服。新华社记者 霍晶 摄
伊曼告诉记者,自己和很多摩洛哥人一样,每天都要喝薄荷茶。“我们国家很多绿茶都来自中国,虽然我们相距遥远,但是缘分很深。”她笑着对记者说。
近年来,选择学习中文的摩洛哥青年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参与摩洛哥高铁网络建设,以及众多中国新能源企业选择来到摩洛哥投资,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摩洛哥青年对中国的了解。
摩洛哥女生玛拉克告诉记者,自己常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关于中国机器人等科技成果的短视频,“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去中国深造,因为中国意味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