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来这里,品味“最江南”
新华社
2024-04-20 15:49:33
113.2万
粉墙灰瓦、飞檐翘角
玻璃窗外
山峦环绕、绿竹挺拔、流水潺潺
走进苏州博物馆
一眼即是江南
4月19日
“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
在苏州博物馆正式启动
成立于1960年的苏州博物馆
馆藏文物数超2.5万件(套)
这里
收藏江南文脉
讲述历史故事
传递苏式雅韵
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博物馆
从馆藏展品中了解江南文化

吴越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主体
这件吴王夫差剑
剑身宽长、刃锋犀利
剑首饰有多圈同心圆凸棱
是为人称道的“吴越铸剑三绝”之一
对于研究吴越历史、铸剑工艺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秘色瓷莲花碗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
器形线条流畅、丰腴华美
通体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
釉色滋润内敛
呈现出玉一般的温润感
是越窑青瓷中的代表作

白釉蓝彩环柄杯、浅口碗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一杯一碗“江南味”十足
杯口和碗口外展趋势明显
环柄杯的造型有波斯及粟特地区风格
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

真珠舍利宝幢综合了当时的木雕、玉雕
金银细工等专业技术
造型之优美、选材之名贵、工艺之精巧
举世罕见
可以一窥北宋时期苏工、苏作的巅峰技艺
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大象体态肥硕
小孩神态怡然
白玉大象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象”与“祥”同音
有着“万象更新”“吉祥平安”的美好寓意

金三畏嵌金丝紫檀鸟笼
为苏派鸟笼代表人物金三畏所制
门饰及压底饰、食罐饰、吊环等
皆用紫檀戗金工艺
铜制笼钩设有三个活轴
可作任意方向转动
十分灵巧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史
苏州博物馆
承载了苏州2500余年的厚重底蕴
昨天和明天
历史和未来
在这里相逢
江南文脉的汩汩清流
正从岁月深处涌来
汇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河
浩浩荡荡、奔向未来

策划:齐慧杰 王圣志
监制:胡国香
终审:何险峰
记者:蒋芳 邱冰清
海报:聂毅
视频:赵露露
编辑:陈倩 邱世杰
学术指导:苏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