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对可持续发展将带来哪些影响?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技术官王资凯:“人工智能技术对可持续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简化为三个部分: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我们首先可以看一看人工智能对社会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人工智能确实可以产生一些正面影响,技术可以协助我们实现智能和低碳城市;互联技术,比如说物联网,自动驾驶,自动化码头,智能电网,这些技术可以支持循环经济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还存在另外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数据偏见,比如说我们在利用未经审核的一些语料去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的时候,得到的模型可能会无意中学到当前语料中所存在的一些社会偏见,一些刻板印象等等。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产品设计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一个用电缺口,产生非常高的碳足迹。
人工智能技术对经济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也有正面也有负面,比如说,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升生产效率,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这种失衡可能在某个行业内部,也可能是全球和跨行业的。但我们确实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去服务实体经济,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去评估和预测人类行为对经济的影响,从而制定比较完善的经济政策。再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复杂的人工智能模型,去预测用电负荷,来更好地规划出有效的能源政策。再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去判定某一类人在某一时刻对某一种商品的需求,从而我们可以建立起来一套更加完备的供应链系统。这些努力都有利于提升我们经济的活力。
我们来看一下人工智能对环境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确实能够帮助我们通过建立更复杂的环境和气候模型,来理解气候变化的机理,以便于制定更好的策略。人工智能也能够利用先进的模型去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去优化和整合低碳能源系统。也有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去服务精准农业,比如说用算法去判定天气,去判定农作物的长势,这些努力都能够降低我们传统农业耕作中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那么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相信如何去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如何迈向可持续的人工智能,是可持续发展研究者和人工智能从业人员应该持续关注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