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五十年宫汽车博物馆前,骑行爱好者克劳德·布鲁尔(中)向送行人群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新华社布鲁塞尔4月19日电 通讯|用车轮丈量广阔土地——比利时六旬骑行者开启“骑向上海”之旅
新华社记者潘革平 陈颖
4月19日上午,布鲁塞尔五十年宫汽车博物馆前,一场温馨而隆重的欢送仪式正在这里举行:比利时骑行爱好者克劳德·布鲁尔即将踏上“骑向上海”绿色远程骑行之旅。
年逾六旬的布鲁尔身着骑行套装,精神矍铄。谈起即将启程、横跨欧亚大陆1.2万公里的骑行之旅,他兴奋而满怀期待:“我期待能看到美好的事物、遇到美好的人。”
去年11月,布鲁尔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探望在中国成家的大儿子,并赴广东参加了一场自行车骑行活动。这趟旅行颠覆了他对中国的既有印象,也激发了他对中国的浓厚兴趣。
“如果别人问我,对中国感觉如何,我最想说的词就是‘现代’。”布鲁尔告诉新华社记者,“之前,我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当我看到高铁、电子支付和现代化都市时,感到非常震撼。”
4月19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五十年宫汽车博物馆前,骑行爱好者克劳德·布鲁尔(右一)与前来送行的朋友握手。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正是这段经历,让布鲁尔萌生了骑行前往中国的念头。他想用车轮去丈量广阔的中国土地,感受更多风土人情。
这是一趟计划完备、准备周全、意义非凡的跨洲之旅。布鲁尔的 “座驾”是一辆闪耀着银灰色光芒、装载着太阳能板的三轮车,太阳能板产生的电能通过前后两个电机实现助力驱动。
“两个电机都是中国制造的,”布鲁尔告诉记者。三轮车后方还挂着一辆拖车,载着帐篷和生活用品。“这是百分百的绿色骑行,”他笑着说。
这并非布鲁尔的首次长途骑行。2018年,他首次组装太阳能助力自行车,从布鲁塞尔出发,骑行5000公里。当时他正接受癌症治疗,骑行不仅是对体能的挑战,更是意志的磨炼。通过这项运动,布鲁尔找到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也逐渐恢复。他的妻子同样被诊断出癌症,但恢复情况不如他。布鲁尔希望通过“骑向上海”之旅鼓励妻子以及更多人与病魔抗争。
欢送人群手里的中比两国国旗在微风中摇曳。“这不是一场竞速赛,而将是跨越国界的心灵对话。”布鲁尔面对围聚的媒体记者,真诚说道。
4月19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五十年宫汽车博物馆前,骑行爱好者克劳德·布鲁尔(前左)启程出发(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颖 摄
布鲁尔计划以每日百公里的节奏,穿越德国平原、饱览波罗的海风光、领略俄罗斯风情,最终沿着古丝绸之路入境中国,抵达上海,预计整个行程历时4个多月。
10时10分,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与喝彩声中,布鲁尔郑重地戴上头盔,稳稳地骑上车,启程出发。20余名中比骑行者一同加入,为他鼓劲送行。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费胜潮说:“此次骑行不仅跨越国界、空间,更跨越时间和文明,礼赞生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也为中欧、中比友好关系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