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是第十个世界遗尿日。“尿床”令许多儿童家长头疼,其有效诊治需要儿泌科、儿肾科、儿童心理、儿童保健科等多个学科的协同合作。5月19日,“2024儿童PNE规范化诊疗——大咖中国行”会议在济南启动,来自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儿童遗尿专家“现场会诊”,共同推动我国儿童夜遗尿的诊疗规范化。会议同时开启了今年百家医院世界遗尿日公益活动。
图一:2024儿童PNE规范化诊疗——大咖中国行在济南启动
尿床--儿童时期三大创伤事件之一
夜遗尿症,即俗称的“尿床”,在儿童中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如果一个5岁以上的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可以诊断为“遗尿症”,需要进行相应治疗。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尿床是最常见的麻烦事。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约有15%-20%的儿童患有夜遗尿症。据调研显示中国儿童和青少年遗尿症患病率为4.8%,但是就诊率仅13%。在5岁儿童中,平均每5名儿童就有1名是遗尿症患儿,但去医院就诊的不到1人。因其“司空见惯”,很多家长误认为“尿床不是病”,夜遗尿疾病的危害经常被低估和忽视。
儿童夜遗尿危害远比家长想象的严重。国际尿控协会儿童委员会、中国儿科医师协会肾脏专委会等曾共同发起的中国大众对儿童夜遗尿疾病认知度的在线调研,参与调查者中超过50%的人认为,夜遗尿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会自愈的生理现象,因而不去寻求治疗;有近40%的家长会认为“尿床”是孩子的故意行为,甚至因此责备过孩子。
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徐虹教授介绍,尿床是儿童的第三大创伤事件,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相较于洗床单、睡眠质量差这样的可见麻烦,遗尿症可能导致的孩子焦虑、自卑、社交恐惧等心理影响,给孩子带来长久的伤害。
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徐虹教授
早治疗:等待“自愈”不可取
“长大就好了”的观望态度不可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毛建华教授表示,儿童夜遗尿的病因比较复杂,可能跟遗传、生长发育延迟、心理等各种因素相关。另外,缺乏“抗利尿激素”、孩子的膀胱容量不够大、充盈的膀胱没有向大脑发送信息等都是夜遗尿的重要原因。健康的人群中,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较白天增加,夜间尿量是白天的一半,而夜遗尿的儿童夜间抗利尿素分泌不足,约3/4的夜遗尿儿因夜间多尿导致尿床。
“儿童夜遗尿其实是一种常见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记录排尿日记,排除日间症状和合并症因素而确诊的单症状性夜遗尿,大多可得到很好的治疗。”毛建华教授表示,即使发现孩子可能患有夜遗尿,家长也无需过度紧张,及时规范诊治是孩子恢复身心健康的关键。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患儿尿床症状会缓解,次数也会减少,每年有15%的孩子可能自愈,但是也会有2%的孩子遗尿症状将持续到成年。因此,尿床需尽早诊断尽早治疗,父母切勿采取观望态度。
在会上,毛建华教授介绍,5岁以上的孩子如果是夜间有遗尿,肯定要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然后做排尿日记、B超检查、尿常规检查等。如果病人有非单一症状用药,可能还需要做其他检查,比如骶骨磁共振,包括膀胱造影、尿流动力学,甚至其他更复杂的一些检查。
尿床应该挂什么科?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遗尿症状,应该挂哪个科室呢?
医生在诊治中发现,部分患儿由于病情复杂,诊治难度较大,夜遗尿的诊治往往需要多个学科的跨学科协同合作,儿童泌尿外科、儿童肾内科、儿童心理、儿童保健科等科室都会涉及。尿床患儿就诊科室分散,儿科、儿童肾脏科、泌尿外科、中医科等门诊均不少见,家长常在挂号这个环节就被卡住。
针对该问题,国内超过百家医院专门开设了夜遗尿诊疗中心,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浙江医科大学附属浙江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夜遗尿诊疗中心,可以帮助家长更方便地寻找综合原因,高效解决问题,推动我国儿童夜遗尿诊疗规范化治疗。
活动中,来自不同城市儿童遗尿专家相互交流,分享临床经验、治疗案例和临床问题,为儿童夜遗尿的诊疗规范化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在第十个世界遗尿日的到来之际,共同将遗尿防治的工作推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