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下午,“博物馆赋能汽车文化创新发展”座谈会在北京汽车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召开。来自汽车行业协会、研究机构、汽车企业、媒体、博物馆等领域的嘉宾围绕相关主题,从全产业链视角,共同探讨如何推动汽车文化创新发展,共话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汽车文化发展新趋势和新路径,以更好满足公众汽车文化需求、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为北京汽车博物馆党组书记、馆长乔晓鹏致辞。新华网发
北京汽车博物馆党组书记、馆长乔晓鹏在致辞中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博物馆热的蓬勃兴起,北京汽车博物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也在积极转变方向和思路,思考如何更好地与时代、与产业、与社会同频共振。
图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旭致辞。新华网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旭在致辞中说,汽车文化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方面也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汽车工业协会将继续与北京汽车博物馆以及行业主流核心媒体携手,以建设汽车文化强国为目标,联合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汽车产业文化高地,进一步发挥行业资源整合优势,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展示体验基地的建设,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图为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桂俊松致辞。新华网发
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桂俊松在致辞中表示,一个崛起的汽车产业必然需要有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必然需要有日益强大的硬实力,也必然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软实力。以北京汽车博物馆为代表的汽车博物馆“热”就属于中国汽车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希望《中国汽车报》能与北京汽车博物馆携手共进,共同致力于汽车文化建设。
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教授,百度AI技术生态华北负责人任海涛,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数字策展人岳路平,北京零重力实验室总裁张北,国家创新方法中心青少年教育基地主任赵磊分享了有关智能汽车未来发展趋势、智能体应用、人工智能对未来出行方式的影响、商业卫星、以及博物馆教育研学的精彩观点。
活动现场,中国汽车报社向北京汽车博物馆捐赠《中国汽车报》创刊40年以来的经典报纸。现场还举行了“车之未来”科学素养与想象力实验室揭牌仪式和“汽车文化沉浸展览实验室”揭牌仪式。
在座谈环节,与会嘉宾就如何通过博物馆平台赋能汽车文化建设、加强博物馆与车企的合作、推动汽车科普教育、以及展望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等议题各抒己见,充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