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南京生物医药谷的真迈生物展厅,可以看到一排排科技感十足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一个标签,代表其功能。
“右边是基因测序仪原材料的研发,中间是芯片、机械、光学等成套系统,左边则是仪器应用的开发。通过这些,可以完整展示基因测序仪工作流程。”据真迈生物总裁周志良介绍,经过团队数年攻关,真迈生物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URFSeq”测序技术体系,并实现“仪器—试剂—芯片—软件”全平台自主可控。
兼容性高 成本减半性能更优质量更好
基因测序并不“高冷”——孕妇通过产前基因筛查排除唐氏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癌症病人通过基因检测进行诊断或者寻求靶向治疗的机会……这些都是基因测序技术的医学应用。
基因测序仪被誉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光刻机”,自主可控关系国家生物安全和产业长远发展。真迈生物锚定“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技术路线,经过多年自主研发,成功实现测序化学、光学与数据分析流程的全面国产化。
“这是GenoCare 1600,从样本检测到生成报告仅24小时,检测成本低于进口产品50%以上;GenoLab M兼容性强,可单、双芯片异步上机,相当于两台测序仪;而这台SURFSeq Q则是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单机日产数据量全球最高,日产出量可达9T……”谈及自家“拳头产品”,周志良如数家珍。“从低通量到超高通量,我们的产品矩阵已全面覆盖临床诊断、科研服务、基因检测等,全面满足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及产业用户在多样化应用场景中的需求。
为加速产品的市场推广,今年年初,真迈生物面向国内市场启动了设备置换工作。“我们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外产品平替方案,而是在极大地减少置换成本的同时,提供一个更好的、能够在未来的科研、临床等方面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真迈测序仪的高兼容性使其无需环化,即能够无缝适配我们的转录组和ATAC等文库体系,这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在重庆医科大学的使用反馈中显示,SURFSeq 5000在价格是进口产品一半的情况下,文库适配性强、仪器性能优和数据质量好,可以完全替代进口测序仪。
自主研发 核心元器件实现100%国产化
基因测序仪是精度极高的设备,过去被国外垄断。使用国外的测序设备和试剂价格高,维修也不方便。如何突破垄断、实现赶超?
“我们业内常说它是一个理工科大学的所有专业的集合。”周志良解释道,基因测序行业上游涉及复杂的学科交叉,是集光学、机械、电子、流体、软件、算法等多个交叉学科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为突破技术壁垒,真迈生物打造了一支高度融合的跨学科专业研发队伍,既有生命科学方面的专家,也有光学、机械等专业的人才,融合创新能力强。企业研发团队占总人数的50%以上,每年的研发投入超亿元。如今,真迈生物已获得授权和申请中的国内外专利超过500项,基因测序仪核心元器件实现100%国产化,以“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的技术路线构建了多梯度产品矩阵,全力赋能测序应用。
科学仪器是创新实力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基础研究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广度与深度。“我们聚焦最先进的产品,除了研发设备,对于工具酶、核苷酸类似物、荧光染料、测序芯片等核心原料,也实现100%自主研发和生产,‘仪器-试剂-芯片-软件’全平台国产化。”周志良介绍。
从技术创新、产品布局到供应链完整性,国产企业的竞争力已今非昔比,基因测序仪的国产替代正在加速推进。而作为国产测序仪领域强有力的新兴力量,真迈生物更推动“中国方案”走向世界,产品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领先的基因测序仪自主研发制造商。
面向未来 让基因测序更加普惠高效
技术的价值在于应用,基因测序成本的降低,将为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谈及基因测序行业在未来的发展,周志良认为:“基因科技造福大众需要以高通量、高精度、高性价比的工具平台,支撑大人群、大样本、大数据资源的累积,转化应用实现普惠,让精准医疗、精准农业和精准健康更快走进百姓生活。”
近年来,国家推动的分级诊疗、县域医共体等,把便捷的检测服务落地到基层,这对检测行业提出低成本、快速度、高效率等要求。
据周志良介绍,目前真迈生物的产品布局方向之一,就是把所有的流程集成在一起,集成到一台机器上,让全流程的操作更加简单。“当然,目前单纯靠基因测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结合多组学科技术手段综合运用,并且离不开从研发、生产到临床应用的创新体制机制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龙王山旁,聚慧园里,一个兼具研发和生产的独栋小楼,是真迈生物南京公司所在地。从基因测序仪的研发,到基因检测在医学治疗中的运用,南京生物医药谷为产业提供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让企业能够高效地共享资源和技术,推动创新药研发和生产,医药谷服务团队还全力当好“长跑搭档”,帮助企业更好地拓展市场。
“未来,我们也将继续致力测序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推动国产测序仪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提升,为全球生命科学发展和技术普惠注入更多中国动能。”周志良说。(赵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