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6日电(闫惠卓)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国民经济数据。东北证券研究咨询分公司总经理李冠英表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在复杂外部环境下展现出强劲韧性,GDP同比增长5.4%,超出市场预期,实现良好开局。
消费引擎强劲复苏 政策赋能市场活力迸发
李冠英指出,2025年一季度,中国消费市场以“稳中提质、创新升级”的昂扬态势,为宏观经济实现5.4%的GDP增速注入核心动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9%,达40940亿元,增速较前两月显著提升,展现出市场消费信心的显著恢复。其中升级类消费表现亮眼: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零售额分别增长26.2%和28.6%,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突破98.8万辆,渗透率达51.1%,创历史新高,凸显绿色智能消费的强劲增长势头。政策“组合拳”效应持续显效,以旧换新政策加码至3000亿元,带动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等大宗消费快速攀升,3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激增35.1%,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服务消费扩容升级,全国服务消费增势较好,新兴消费展现较强活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0%。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游览景区管理、旅行社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0.5%和15.5%,反映旅游消费蓬勃发展。随着促消费政策精准发力,消费“主引擎”正以更高质量、更强韧性夯实经济回升基础。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提质 结构优化彰显经济韧性
李冠英表示,2025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量稳质升”,同比增长4.2%。2025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实现103174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较1—2月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3月环比增长0.15%,展现稳中向好态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0%,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投入持续加码;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9%,工业投资同比提升12.0%,电力、热力及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速26.0%,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第三产业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速高达36.8%,基建“压舱石”作用凸显。区域协同发展成效显著,东北地区投资增长9.7%,领跑全国。此外,民间投资增速回升至0.4%,港澳台企业投资增长10.8%,显示市场信心逐步修复。这一成绩得益于财政货币政策的精准发力:2025年财政赤字率提升、专项债规模扩大至4.4万亿元,重点支持新质生产力领域;货币政策通过结构性工具引导资金流向制造业升级与科技创新,一季度多地重大项目开工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当前投资数据不仅印证了宏观政策的有效性,更为全年经济稳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外贸韧性蓄势能 政策协同稳增长
李冠英分析称,2025年一季度,我国外贸以“稳中有进、量质齐升”的亮眼成绩实现平稳开局。一季度,进出口总值达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连续8个季度突破10万亿大关。3月单月表现尤为突出,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大幅增长12.4%,增速较前两月显著跃升,进口同比降幅收窄至4.3%,贸易顺差达1026.4亿美元,彰显我国产业链韧性及全球需求回暖的双重支撑。数据呈现出三方面亮点:一是民营企业“主力军”地位凸显,民营企业数量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达45.5万家,进出口占比提升至56.8%;二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0.9个百分点,东盟稳居第一大贸易伙伴,机电产品、新能源装备等“新质生产力”出口增势强劲,区域开放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力;三是内需市场与宏观政策“双轮驱动”,专项债、稳外资等工具持续显效,中西部外贸增速高出全国7.4个百分点,国内市场潜力加速释放。面对美国政府滥施关税,我国外贸“以变应变”:一方面,通过智慧海关建设、国际合作及供应链多元化提升通关效率,对冲外部冲击;另一方面,政策端前瞻布局,扩内需、促转型并举,装备制造业进出口增长7.6%,自主品牌出口占比提升至22.8%,新能源车、锂电池等“新三样”持续领跑全球绿色转型。当前,我国正以高水平开放和制度创新构筑“外循环”安全垫,以“全球南方”新兴市场增量拓展外需空间,以超长期国债、消费提振等政策储备夯实内需根基,为全年外贸“稳量提质”筑牢基石。
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 核心城市引领行业筑底向好
2025年一季度需求回暖,政策协同发力,房地产市场延续止跌回稳态势。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重点监测的30个城市新房成交规模达2810万平方米,同比上涨7%,其中3月单月成交环比激增79%。核心城市表现尤为亮眼:3月份,一线城市中,深圳二手房网签成交套数同比增长58%,北京、上海同比增幅均超30%;二线城市中,杭州同比增长68%,成都、厦门成交同比增幅均超30%。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首付比例下调、房贷利率下降等组合拳降低购房门槛,带动70城房价同比降幅收窄,1月-3月全国开发投资额同比降幅较2024年收窄0.7个百分点。随着专项债收储提速、公积金政策优化等增量政策落地,二季度房地产市场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为全年行业筑底回稳奠定坚实基础。
政策协同精准发力 多维筑牢风险防线
李冠英认为,2025年宏观政策将以“逆周期+跨周期”协同调控为主线,围绕货币、财政、外贸等领域精准施策,以充足的政策储备应对外部不确定性。货币政策基调近年来首次转向“适度宽松”,预计央行择机降准、降息将有效稳定社会信心和金融市场预期,引导融资成本继续下行。财政政策基调由“积极”转为“更加积极,财政赤字率提至4%,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1.3万亿元、专项债扩容至4.4万亿元,重点投向“两重”“两新”“三大工程”等领域。就财政而言,中央财政还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中国今年的宏观政策已充分考虑各类不确定性,并拥有“充足的储备政策工具”,完全能够对冲外部冲击,中国经济必将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