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4月21日电(记者丁乐)走进南沙自贸试验区内的综合保税区仓库,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关员正在对一批应用“仓储货物区内直转”模式的进口葡萄酒进行查验。经过细致快速的验放,这批来自法国等地的红酒完成了由“保税货物”到“非保税货物”的转换,随后将转运至仓库存储,等待送往千家万户。
南沙自贸试验区是广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的片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跨境电商、美食美酒及冷链等分拨业务在这里聚集。
2015年4月21日,南沙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十年来,广州海关累计推出自主创新举措60项,其中4项创新制度获国务院发文复制推广,38项创新制度在广东省内复制推广,13项创新举措获海关总署批复备案;南沙自贸试验区内海关备案企业数超4500家,较挂牌时增长超17倍。外贸进出口值由2015年的748亿元升至2024年的1913.6亿元,增长1.6倍,年均增长约10%。
这是4月20日在广州南沙拍摄的晚霞。新华社记者 肖恩楠 摄
“在‘仓储货物区内直转’等政策支持下,我们的非保税货物可与保税货物实现同仓存储,性质互转时不需要实物进出综保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区内仓储资源,而且也节约管理和物流成本。”骏德商业集团总裁助理陈颂表示。
广州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副处长张鼎炜介绍,今年一季度,南沙自贸试验区进出口超634亿元,同比增长25.6%,高标准国际贸易枢纽区功能不断增强。一直以来,海关支持南沙持续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高地、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聚焦新业态发展需求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以“一港通”项目为例,以广州南沙港为枢纽港,内河码头和铁路陆港为支线港,推动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平均堆存期由原来的7天缩短至2天以内。目前“一港通”模式已开通航线23条,覆盖广东、湖南、贵州三省12个城市的19个内河码头和4个铁路陆港,业务量超53万标箱,受惠企业超3000家。
广州海关深化协同监管激发“保税+”新业态新动能,推出汽车进口叠加保税仓储、展示交易、担保减免等制度集成;积极推动保税租赁业务货物类别由客机拓展至直升机、发动机。自2015年开展保税租赁业务以来,已有100家相关企业落户,累计进口货值近1000亿元。
下一步,广州海关将继续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聚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动外贸稳量提质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汽车保税维修、粤港澳游艇自由行等重点项目发展,助力南沙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