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2日电(刘睿祎)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地落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提出具体举措。
为积极响应《指导意见》,中信银行于6月7日启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走进中信银行总部大楼”系列媒体开放日活动,展现中信围绕五篇大文章所做的探索创新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取得的良好成效。在座谈环节,中信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王洪栋就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优化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等方面接受媒体采访。
养老金融既是我国金融事业的重要领域,也是养老事业的重要支撑,是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王洪栋表示,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医护和康养支出持续增长,叠加净值化转型、利率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等多重因素影响,商业银行亟须改变以往的财富管理服务方式,从“单品销售”过渡到“投资组合”,再升维到“全生命周期财务规划”。长寿时代,养老金融是财富管理的主流叙事方式,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人生的 CFO。
在这一理念认知下,中信银行积极开展了落实养老金融大文章的“五大行动”,全面推动养老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一是领先定义养老金融内涵,践行国家战略。中信银行根据学术界、业界的共识,明确了养老金融的内涵和外延。其内涵涵盖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领域:在养老金金融领域,中信银行践行国家战略,加快布局多支柱养老金体系。截至2024年5月底,中信银行年金托管规模业内领先,业内首创养老账本用户突破400万户;在养老服务金融领域,中信银行谋得早、谋得深、谋得远,2009年推出了国内首张老年客户专属借记卡“幸福年华卡”,2019年与老龄协会、老年大学建立独家战略合作,2022年全面升级六个一的“幸福+”养老金融服务体系,2023年业内首创“三分四步”全生命周期财务规划方法论;在养老产业金融领域,中信银行在养老产业研究、养老产业布局及“金融+产业”养老生态建设上加大发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二是强化跨部门组织保障,实现养老金融全行协同。养老金融需要跨周期经营、跨部门协作、跨产品配置、跨渠道服务。中信银行成立了养老金融工作专班,全行各部门在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大领域共同发力,确保养老金融业务的顺利推进。
三是建立有品牌的服务体系,升级“幸福+”养老金融服务。中信银行以客户为中心,升级了“幸福+”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了六大支撑的业务结构,包括多渠道、多功能、多场景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算得清、管得住、投得好的养老账本,品类齐、功能全、质量优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覆盖财富、健康、优惠、学院、传承、舞台的“金融+非金融”服务。此外,中信银行还拥有一支经过专业认证、历经实战、服务优良的“养老金融规划师”队伍,以及一个前瞻性、专业性、洞察性的中信养老金融研究服务平台。
四是打造全周期规划方法,引导投资者科学配置。中信银行提出了全生命周期财务规划配置方法——“三分四步法”。该方法建议投资者按照收支平衡、风险预防、养老规划、长钱投资四个步骤做好资产配置,并根据投资者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需求,提出差异化的配置方案。
五是完成集团级工作协同,构建养老金融综合服务生态圈。2022年,中信金控成立“养老金工作室”和“年金工作室”,并于2023年升级“养老金工作室”为“养老金融工作室”,负责牵头统筹金控各子公司养老金融业务的协同发展。
2024年是中信集团成立45周年,也是中信银行“新三年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向未来,中信银行将持续践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提升专业性,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以实际行动书写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