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我是谁”和做自己。曾经,“50岁阿姨出走,自驾游追寻梦想”的故事在网络上引起关注,故事主人公“苏敏”的经历也改编成了电影。近日,我们邀请到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编委、《新女学》周刊主编蔡双喜,谈谈如何弘扬先进性别文化、构建平等和谐社会。
新华网: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越来越多元。您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蔡双喜: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越来越多元,反映了女性自身不断追求成长和进步的努力,也体现了社会对女性能力和价值的认可。
过去,女性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改变,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多元化的角色提升了女性的自信心和社会地位。相信在未来的社会中,女性还将继续拓宽发展领域,扮演更多元的角色,推动自身和社会的进步。
新华网:近年来,探讨女性觉醒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越来越多。您认为这些作品对于社会关注性别平等议题有什么作用?这种影响在社会层面上,是否具有长期性和深远性?
蔡双喜:目前,关注女性的文学、影视作品越来越多。这些作品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发公众对于女性发展等问题的讨论,对于社会关注性别议题起到了推动作用。
这些作品通过描绘女性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展现现代女性的真实面貌和精神追求,从而激发观众对于性别议题的关注和思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性别观念。
新华网:之前有一则50岁阿姨出走,自驾游追寻梦想的故事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很多人认为主人公苏敏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代表,但也存在很多争议。您认为社会应该如何为女性创造更加公平、包容的环境,以促进她们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蔡双喜:这个故事,让大家看到了女性在追求个人梦想和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的努力和突破。主人公的行为打破了人们对晚年生活的刻板印象,观众会发现老年人同样可以追求新体验。
这个故事在网络上引起争议,促使我们思考如何为女性创造更加公平、包容的环境,促进她们的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社会应消除性别歧视,媒体需大力宣传先进性别文化。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女性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和美好的成长环境。
新华网:苏敏的家人和朋友对她的“出走”评价不一,反映了社会上哪些不同的性别观念和态度?这些观念对女性追求自我有何影响,又该如何改变?
蔡双喜:苏敏的家人和朋友对她“自驾游”的评价不一,这反映了人们对于女性生活方式的理解存在差异。
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应该倡导尊重男女两性的独立人格。在这个方面,媒体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要鼓励男女共担家庭责任,鼓励家庭和社会中的对话和协商,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
新华网:随着女性意识觉醒的深入,社会对于女性价值的认知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对女性自身及整个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蔡双喜:目前,社会更加关注女性的才能和贡献,肯定女性的价值与作用,女性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展示才能,提升自我价值。她们已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随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女性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当占人口一半的女性能够充分发挥潜力时,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都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