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7月1日,辽宁省沈阳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刘少奇旧居纪念馆)历经3个月的改造升级后,重新对外开放。中共满洲省委建立于1927年10月,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设立的第一个最高的统一领导机构。据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副馆长龚祖介绍,此次纪念馆的重新开放,经过了3个月重新布展,这是该馆1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陈列展览扩容。“纪念馆进行了补充完善与结构优化,将近年来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展陈内容。纪念馆不仅增加了150余幅图片资料,而且推出了更加丰富翔实的文物和史料。”龚祖表示。此外,该馆首度展出了赵一曼用过的毛毯、赵尚志的逮捕令等珍贵文物,特别是新增了刘少奇同志的珍贵图片200余张及最新发现的中共满洲省委早期珍贵历史档案等。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图片来源: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
【全国首个农房建筑科技博物馆开馆】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近日,南宁市武鸣区旅游产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活动暨农房建筑科技博物馆开馆仪式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举行。农房建筑科技博物馆是全国首个农房建筑科技博物馆,承载了农房建造、农房科技、农房材料、智慧农村等一些系列科普和展示功能,为乡村建设易推广、易维护、低成本、低能耗的建筑起到推广示范作用。该馆集合了数百项建筑创新技术,通过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对新农房建设的十大科技主题及当前国内外应用的农房建筑技术进行综合展示。
农房建筑科技博物馆局部(图片来源:展馆设计)
农房建筑科技博物馆局部(图片来源:展馆设计)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修缮】7月1日,上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修缮、布展,并试运营开放。该旧址位于上海南昌路100弄2号,是一座有100多年历史的砖木结构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这里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新青年》编辑部,是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地,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起地。2018年6月起,该旧址启动修缮保护工作。如今,该旧址已修缮布展完毕,“‘星火初燃’——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史迹陈列展”将试运营开放。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图片来源:上海黄浦区)
【“铭心绝品”田黄印入藏浙江省博物馆】7月2日,“陆镜清先生捐赠陈巨来‘铭心绝品’田黄印仪式”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隆重举行。陆镜清先生捐赠的“铭心绝品”田黄印是近现代篆刻大家陈巨来为著名书画家、鉴藏家吴湖帆所刻,印面约2厘米见方,印高2.3厘米,重量为15.8克,风格工致典雅,印面有一暗款“巨来”,可谓匠心别具。它曾被吴湖帆钤印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等多件名迹之上。陆镜清先生“化私为公”的慷慨捐赠,充分体现了绵延的文化传承和陆先生深厚的人文情怀。
陈巨来刻吴湖帆自用“铭心绝品”田黄印(图片来源:浙江省博物馆)
【美国学者探究工业化前的社会发展驱动力】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的考古学家斯科特·欧特曼(Scott Ortman)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何塞·罗伯(Jose Lobo)探究了工业化之前社会中生活物质条件发展的驱动力。他们使用住区规模理论(settlement scaling theory)区分聚集驱动增长(agglomeration-driven growth)和技术驱动增长(technology-driven growth),并将这一框架用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前西班牙的(pre-hispanic,即前哥伦布时期)北部的格兰德河流域普韦布洛(Pueblos)城镇的考古发现。研究结果表明,聚集驱动增长(agglomeration-driven growth)[或称为史密斯增长 (“Smithian” growth)]是该社会生活物质条件随着时间推移而提升的主要因素。换句话说,随着这些城镇发展得越来越大,聚集的人员越来越多,越多人一同工作,食物及其他物品的人均产值也就越高。研究者们还总结出了一系列证据,证明这一经济增长是在区域人口稳定、社会不平等减少以及社会制度包容性增加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一研究还指出了考古学资料在社会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此前,有一个普遍的误解是,考古学资料对于研究经济发展没有帮助,因为这些资料来自于比现在更小更简单的社会。但是该研究的研究者们认为事实恰好相反。现代社会中城市化、人口、技术都同时发生着迅速的变化,因此依据经验区分史密斯增长的证据很困难。但是过去的小规模社会中,人口增长和技术增长都相对缓慢,这使得观察到聚集(即指地理区域上的人员的社会集中)对于生产力的影响更容易。
【中国】苏州明·美术馆:6月26日,“苏州新文艺摄影风尚展”在苏州明·美术馆开展。该展以时尚摄影为主题,共展出近70幅摄影作品,创作者中很多是95后的新锐力量,他们推陈出新,以全新的观念和形式,赋予时尚摄影视觉、内容及形式上更为多元的艺术表现力。一幅幅独具魅力的摄影作品,体现了苏州的新文艺摄影创作者对自身和当代世界的敏锐观察和思考,对艺术的探索和创新,令人耳目一新。展览将持续至7月12日。
“苏州新文艺摄影风尚展”海报(图片来源:苏州明·美术馆)
【中国】大红门美术馆:无锡女画家五人展“风华——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于7月1日在无锡大红门美术馆开展。展览由无锡市惠山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无锡花鸟画研究会协办。参展作品由张雅媛、王梦玉、钱宇弘、周天文、王山红进行创作,五位女性艺术家以各自独特的审美视角,对画面的“虚”“空”关系进行直观把握,表现出对自然、社会不同的精神趣味。作品呈现了当代与传统的无缝对接和东西方文化的完美碰撞,展示了女性视角在艺术领域中留下的绚烂笔墨。展览持续至8月25日。
“风华——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海报(图片来源:大红门美术馆)
【中国】何香凝美术馆:7月18日,“长松山房之约——何香凝与经亨颐艺术及文献展”将在何香凝美术馆举办。何香凝是中国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动家,经亨颐首倡组织“寒之友社”,其所在的长松山房也是浙沪一带文艺金石书画家的游息之所。何香凝与经亨颐都在青年时期东渡扶桑,相识于东京,是中国同盟会的早期会员。他们都曾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谋求民族、国家的复兴,舍生取义,后来他们在上海光裕坊毗邻而居并做了儿女亲家。展览以两个人的交往与艺术创作为主线,反映出着他们人格的正直与精神的高迈。展览将持续至9月6日。
“长松山房之约——何香凝与经亨颐艺术及文献展”海报(图片来源:何香凝美术馆)
【中国】蚌埠市博物馆:7月1日,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共同推出“南海人文历史陈列”展。展览展出了200余件/套文物、标本、文献,分为两汉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和新中国等五个板块。本次展览从海洋文化遗存保护、文化内涵挖掘教育出发,表明了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展览在两千年的历史跨度内,让观众感受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区域的南海之美。展览将持续至8月7日。
“南海人文历史陈列”展(图片来源:蚌埠市博物馆)
【比利时】大奥尔努:位于比利时“大奥尔努”工业遗址(Grand-Hornu )的创新与设计中心(Centre d’Innovation et de Design )自6月27日举办展览“连环食客,食品设计的故事”(SERIAL EATER. FOOD DESIGN STORIES)。展览剖析了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30年间关于食品的实验与反思。展览对食品设计的分析有助于参观者理解消费习惯的变化并关注食物系统。在食品设计领域,食物被设计为一种物品,或者是一种具有技术性和可塑性的材料。展览中,肉类是在实验室里培养的;蛋糕看起来像一个用于数据统计的多色饼状图;不同颜色的焦糖表明了配料的比例。食品设计有时以一种令人焦虑的方式来看待食品的未来,它拷问我们作为食客的行为、欲望和疑虑。我们是什么样的消费者?我们如何评估我们当前模式的影响?而我们又将把什么当作盘中之物?对食物的反思会引发许多与我们的饮食习惯相关的问题:对环境负责的消费和与之相反的暴饮暴食、浪费食物和垃圾食品、动物的福祉与集约化畜牧业,以及人类对动物领地的侵占。该展提供了一个更有趣的视角来看待我们与食物的关系,但并不无视获取食物的首要目的:滋养我们的胃、眼睛和心灵。展览将持续至11月29日。
卡罗琳·尼卜林(Carolien Niebling)/《未来的香肠》(The sausage of the future) © ECAL and Lars Muller Publishers
【广州艺术博物院绘画基础大课堂之“色彩的魅力”将开课】广州艺术博物院的绘画基础大课堂系列第一讲“色彩的魅力”将于7月5日下午15:00开讲。该培训课程面向13岁以上观众,由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广东培正学院艺术学院绘画系系主任曾庆良授课。课程旨在通过水彩或水粉进行基本色彩运用,让观众了解绘画中色彩的基本规律。课程培训持续四周:7月5、12、19、26日下午15:00—16:30,限额20人。
《高原牛二》/曾庆良/50cm×60cm(图片来源:广州艺术博物院)
【安徽省亳州市文化馆开放免费公益教室】为充分发挥市文化馆公益文化阵地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场馆的利用率,亳州市文化馆在开展周六周日“人人有艺”全民艺术普及免费公益培训课程之外,开放五楼公益教室,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场所。该馆公益教室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8:00-19:00,并配有电子阅览设备、投影仪等。学生也可自行取阅一楼的文化休闲书吧和三楼四楼公益书吧内的杂志报刊。此外,为保证大学生安全、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馆内配备工作人员,专职维护自习教室的秩序。
安徽省亳州市文化馆(图片来源:安徽省亳州市文化馆)
【上海电影博物馆策划红色主题线上讲座】为了迎接党的生日,上海电影博物馆策划了两场红色主题的线上直播讲座。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兼职教授吴海勇老师主讲的第一场《新的银色世界:中国左翼电影运动回顾》,已经于6月27日在上海电影博物馆完成直播。由吴海勇老师主讲的系列讲座的第二场“起来,前进进:《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风云故事”于7月4日(周六)19:00在上海电影博物馆直播间开讲。
【山东革命根据地图书资料中心揭牌】7月1日,山东革命根据地图书资料中心在临沂市图书馆揭牌启用。该资料中心是全省第一家全面反映山东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专题图书资料中心,其馆藏文献2万册,涉及反映山东革命根据地历史的党史文献资料、人物传记和研究成果等。图书资料中心以山东革命根据地所辖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等革命区为地域区划进行馆藏布局,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军民开辟、巩固和发展山东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体现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沂蒙精神的辉煌历程。今后,临沂市图书馆将继续加大文献征集力度,进一步充实、丰富和完善馆藏文献的数量和质量,为推动山东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做出重要应有的贡献。
【武汉革命博物馆与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联合送展下乡】日前,武汉革命博物馆与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联合举办“革命文化下乡村”送展活动。两馆将各自精心策划的流动展览送往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徐贵村党群服务中心,把乡村变为博物馆外的第二课堂。武汉革命博物馆带来主题展“领航——从一大到十九大”,展览旨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心聚力。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则带来“舰证•战疫情——博物馆在行动纪实”专题展,该展览以博物馆视角讲述武汉战疫中一批平民战疫英雄的感人故事,通过大量图片和实物,展示这场人民战争的历史瞬间,讴歌时代精神,展现人间大爱。此外,该馆将流动展板全部赠送给徐贵村作为永久展览。
【中国世界遗产高峰论坛福州闽剧文化交流中心揭幕】7月1日,中国世界遗产高峰论坛福州闽剧文化交流中心在福州三坊七巷揭幕。2020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召开,在迎来这场盛会的同时,第四届中国世界遗产(福州)高峰论坛、第四届中国(福州)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也将于2020年10月22日至25日在福州召开。中国世界遗产高峰论坛组委会执行主席、秘书长曾海洪表示,闽剧作为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地方剧种,是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脉之一。为了更好推动闽剧发展,帮助闽剧“走出去”,组委会设立了这一中心,希望借助这一平台,让更多人可以看到闽剧的风采。此外,该中心将陆续开展以弘扬闽剧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为全社会的闽剧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增强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剧文化的参与和保护意识。
【无锡博物院】无锡博物院成立于2007年10月15日,2008年10月1日建成开馆。由原无锡革命陈列馆、无锡博物馆和无锡科普馆“三馆合一”组建而成,位于无锡城市客厅——太湖广场,建筑面积71000平方米,是无锡市目前最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整个建筑采用现代化全钢架结构,造型厚重,兼具吴地的水文化灵性,体现了“水光石色”的设计理念,是无锡的标志性建筑。此外,无锡博物院“一院带五馆”,下辖周怀民藏画馆、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张闻天旧居、无锡碑刻陈列馆、程及美术馆等五个专题馆。
请点击上图观看视频
总策划:孙巍、李万万、陈立群
项目管理:高振华、马琳、倪悦洋
新闻编辑:韩一、刘诗婷
创意总监:蒋杰、包佩佩
编辑助理:于奇赫、张璐琪、任天然、范铭振、戈畅、李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