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进展性疾病,尤其在其晚期阶段,一直是全球医学界的重大挑战,被称为“心脏病的最后战场”。它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再住院率高等特点。一旦进入终末期,规范化抗心衰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很难单独依靠药物逆转,其预后甚至比许多恶性肿瘤还要差。
67岁的罗先生在3年半前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合并终末期心力衰竭。当时,他的心脏严重扩大,左心室的收缩功能严重降低(EF%仅为14%),心脏内的二尖瓣和三尖瓣也存在重度反流。严重的心衰状态导致他无法正常生活,四处求医。专家们一致建议他实施心脏移植手术。
面对如此严重的心衰,移植虽然是首选,但能否等到合适的心源进行移植,依然悬而未决。那么,是否还有其他方案可选呢?
随着全球心室辅助装置(VAD,俗称“人工心脏”)技术的快速发展,终末期心衰患者迎来了新的希望。人工心脏被誉为医疗器械“皇冠上的明珠”。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心室辅助装置高科技产品的问世和临床应用,为终末期心衰的救治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案。与心脏移植相比,人工心脏可以大规模生产,满足患者迫切的需求;并且植入人工心脏的患者不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患者的免疫力不受影响。
当罗先生带着病魔缠绕已久的身躯来到医院时,上海长海医院心脏外科韩林主任团队对他进行了全面评估。为了防止病情进一步快速恶化,选择使用我国第一批的人工心脏装置产品,对其进行救治。
手术后,患者很快恢复了日常生活能力,这完全出乎了患者老罗和家属的意料之外。在接下来的3年随访中,奇迹还在不断出现。罗先生每年的随访超声显示,他的心脏形态和功能在逐步恢复正常。到术后3年多时,原本衰竭的心脏居然已奇迹般地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原先存在的瓣膜反流也基本消失。
经综合评估,专家组认为在3年多的时间里,罗先生严格按照医嘱,定期服药、补充营养、合理运动、健康生活,并在国产人工心脏的助力和调控下,患者的心脏已经恢复到较好状态,并在微创下为其撤除人工心脏装置。
如今的罗先生,重新拥有了一颗活力四射的心脏。韩林主任介绍,装上人工心脏,就好比为原本负担很重的心脏卸下了“包袱”,让心脏能够在没有负荷的情况下重新调整好状态,养足了精神再前进。据悉,韩林主任团队近年来分别为10余名类似患者安装了国产人工心脏,绝大部分都能够维持良好的心脏功能,能够正常生活。人工心脏植入技术已成为众多心力衰竭患者救治的重要方法。
据韩林介绍,上海长海医院作为国家首批心脏移植准入单位、首批人工心脏植入应用单位以及首家外科牵头的心衰中心(国家心衰治疗示范基地),近年来整合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的优势技术以及先进的辅诊平台,成立“心脏中心”病区,并开设“心脏中心联合门诊”,以心脏疾病、心力衰竭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内外科联合化精准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治疗方案,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心脏健康,并成功自主研发了多款新型介入瓣膜产品进入国际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