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乡村发展中,产业融合已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立足自身,因地制宜,精耕细作,积极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乡村振兴。
渔旅融合 绘就“水乡渔村”
沧龙村位于三明市清流县嵩口镇南部,九龙溪从沧龙村中穿流而过。过去曾是一个靠天吃饭的“捕鱼村”,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水乡渔村”,也是福建省内陆淡水鱼养殖发展典范,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清流溪鱼”。
![]() |
沧龙“水乡渔村”航拍美景 红菇传媒供图
利用优质渔业和生态优势,沧龙村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建成鱼形小木屋、七彩花海、渔村集市、飞跃丛林等项目10余个,打造“渔业+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助推“水乡渔村”颜值产值双提升。
“这些年,随着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村子越来美了,如今已成为‘吃住游娱一体化’的网红热地,吸引众多周边县市游客前来打卡。”沧龙村书记魏泰瑜介绍道。
目前,沧龙村有渔业养殖专业户174户,占全村的60%以上,全村水面养殖面积达3500亩,年产各类鲜鱼3500吨,年产值达3500万元。
以花为媒 打造“花样经济”
2012年,台商简文通受邀来到清流县赖坊镇姚家村,租下荒山,开始种植樱花。10多年来,简老先生带着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扎根清流,潜心种植。“现在,赖坊樱花园面积达2000亩,拥有红粉佳人、牡丹樱等18个优良品种,超过30万株樱花树。”简文通自豪地说道。
赖坊镇姚家村樱花园正迎春绽放 翰林第文旅供图
据统计,每年花期,慕名前来赏樱的游客达20多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开设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服务项目。“每年樱花季,来赏花的游客非常多,农家乐和民宿生意都非常好,收入也提高了不少。”姚家村村民赖先生说道。
曾经的“荒山”变成了“金山”。赖坊镇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策划了“樱花跑”、“樱花园集体婚礼”等系列活动,不断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樱花经济”让村民实现家门口致富,为清流文旅发展和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动力。
烟稻轮作 实现“一田双收”
仲夏时节,田地里的烟叶才刚采摘完,农民们一刻不停,赶忙清理烟杆和地膜,重新整理农田,种上水稻。农田再次披上了“绿装”,田间地头又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农民利用小型插秧机进行插秧作业 伍茂林 摄
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近年来,清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主动融入“三农”发展大局,立足“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产业融合思路,大力推行烟稻轮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烟叶与粮食生产效益双提升。
“‘烟稻轮作’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生态,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在时间和季节上实现完美衔接,让土地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清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经理刘启彤介绍道。
2024年,清流县烟稻轮作面积达98%以上,种植烟叶亩均收益达4000多元,实施“烟稻轮作”后亩均收益能达到6500元。
同时,清流烟草积极投入资金建设烟基路、水渠等基础设施,烤烟房经过简单的改造就可以用于稻谷烘干,实现一“房”两用,完美解决了农民“晒谷难”的问题,农业生产得以“加挡提速”。
二月樱花开满山,六月收获黄金叶,十月田间稻花香,十一溪鱼富乡村。如今,清流县溪鱼养殖、樱花旅游、烟稻轮作既稳住了国家的“米袋子”,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产业融合已然成为了促农增收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黄金搭档”。(伍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