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幼儿德育工作方法,探索构建家园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使德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是近年来幼儿品德启蒙的新课题。
构建幼儿德育家园社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以幼儿园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协同德育沟通机制,树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需要形成家园社育人合力。一方面,建立幼儿园与小学联合教研机制。园长校长共商方向、中层教师共研德育目标、内容、活动三方面衔接、教师共实践“同上一节课”,以“共商、共研、共实践”教研机制推进园校德育一体化。另一方面,园本教研促问题解决机制。开展“学研展评”系列研修活动,以教师培训夯实基础,以分层教研聚焦问题并有效解决,以实践案例展评进一步反思德育内涵与价值,梳理不同年龄班德育实施途径及策略。此外,还需要建立家园社合力机制。将家园社涵盖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环境资源进行整合,充分挖掘多方支持促幼儿德育活动开展。特别是积淀深厚的潘家园地区文化是幼儿德育内容的重要来源。
家园社携手开展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德育活动
幼儿德育活动应更加注重家园社协同开展生活化、情境化、游戏化的品德启蒙主题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挖掘生活中的德育契机。坚持“五育并举”,深挖家园社资源,拓宽幼儿德育途径,以节日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契机,多种途径支持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构建“高站位-小入口-宽路径”的德育研究模式
德育教育还应该提高站位,从小切口深入教育工作实践,持续提升德育工作质量。
一是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通过思政堂,充分发挥教师主体性。通过党史学习、二十大精神宣讲实现思想引领,基于学习开展案例研讨与实践,在学习中坚定教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想,在研讨中加深对家园社协同育人价值的认识,在实践中提升家园社协同育人能力。
二是推动学校与街道文联及家长携手。例如,北京市朝阳区松榆里幼儿园携手街道文联及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创编“新童谣”,将红色故事、冬奥精神、良好习惯、传统文化等德育目标都融入到一首首童谣中,让幼儿德育说起来、唱起来、演起来、做起来。
三是以科研持续提升德育工作质量。幼儿园可通过立项市区级课题,组建一体化德育研究团队。通过研究挖掘社区资源,与小学做好一体化德育衔接,与家长统一认识,共同策划德育活动。
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通过建立家园社协同育人机制,以联动沟通机制、联合教研机制和资源统筹机制为保障,以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为载体,共创幼儿德育新样态。(作者:北京市朝阳区松榆里幼儿园 支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