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变得越来越整洁,越来越好看了。”
这两年,无论是无锡本地人,还是来锡游客,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随处可见的鲜花绿植、焕新整洁的背街小巷、干净舒适的休憩座椅、小而精致的开放式公园……伴随着时光流逝,无锡奏响了城市“焕装”蝶变曲,一幅洁净美好和谐共生的现代城市图景展现在人们面前。
这幅美丽图景的绘就也凝聚着无锡城管人的汗水。数载奋战,攻坚克难、接续前行,无锡城管人以如磐初心扛起“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誓言,奋力打造“最干净城市”, 在中国式现代化“美丽无锡”画卷中融入神圣的“城管蓝”。
直击痛点,在破解“城市通病”中彰显精管善治
夜幕降临,家住金域蓝湾的瞿女士来到梁溪河边,沿着梁溪十里画廊完成万步行走。这样的每日行走,她已经坚持了一年。能让她持之以恒地除了追求健康,还有家门口梁溪十里画廊如诗画般的美景。
宜居的环境,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础。过去几年,在无锡市城管委办公室的牵头下,无锡各地区和相关单位以民生为导向,直击城市问题和“痛点”,聚力实施区域性综合提升,营造清朗有致的城市空间,在洁净的街景里透射出优美与底蕴。
过去,环境脏乱、空间逼仄、停车无序曾是全市不少小巷的通病。无锡市城管局率先从“百姓最后一公里的幸福”入手,开展背街小巷综合治理,在改造中保留最本真的“街巷味道”,如梁溪区苏家弄、惠巷、崇宁弄的整治,就凸显了对具有文化积淀、历史遗存、名人轶事等特殊价值的背街小巷文化底蕴的挖掘、保护和展示,进一步提升了背街小巷环境品质。截至目前,全市共更新了600余条背街小巷,打造了一批既环境优美又留下乡愁记忆的街巷里弄。
垃圾围城是困扰全世界大城市的通病。最近十年,无锡市相继建设投运锡东生活垃圾焚烧厂(一期和二期)、惠联生活垃圾焚烧厂、惠山区永久飞灰填埋场、惠联餐厨废弃物处置终端和多个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市区生活垃圾已实现全量无害化处置。在治理垃圾危害的过程中,各方群策群力,将严管和善治有机结合,收到明显成效。
滨湖区胡埭镇花汇苑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以前不少居民随手丢弃垃圾,严重影响社区环境。实行垃圾分类以来,社区设立了一家“不用付钱的”超市。居民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可以用奖励积分兑换盐、味精、牙膏等各种生活日用品。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制度建立以来,花汇苑社区村容村貌、村风民风焕然一新。花汇苑社区的“积分超市”是无锡打造“无废城市”的一个缩影。当前,无锡市正全力推进循环型城市建设,加速固废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让“无废”理念触手可及,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厕所难题也在逐步破解中。许多乘坐高铁的旅客经过无锡火车站北出口处的闸机时,就看见一座与众不同的厕所——风格简约、色调雅致、环境舒适。这座中央车站里的“1号公厕”日服务客群达1万人次以上,节假日超3万人次。保洁员们24小时不间断保洁,每天还要进行1小时的闭门式深度保洁,确保公厕在大客流下干净、无异味。
见微知著,让“方便”之事更方便。无锡市自2019年启动实施“厕所革命”,累计新改建城市环卫公厕778座,全市二类及以上环卫公厕比例达到95%,新改建农村厕所1199座,每个行政村至少一座三类及以上水冲式厕所。今年,该市又重点提升近4000座社会公厕的品质,市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正本清源,在“最干净城市”行动中擦亮“太湖明珠”
“美丽无锡”是过去几十年来数代无锡人孜孜以求的目标。2022年,无锡市又启动了新一轮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打造“最干净城市”三年行动,围绕环境面貌、基础设施、市容秩序、生态环境、绿化景观等5个方面,全市域、全领域、全时段推进打造“最干净城市”,三年持续发力,锡城路更洁、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环境更宜居、生态更优越、城市更文明,“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城市品牌日益彰显。
品质提升,成效显著。最近几年,全市完成主次干道架空线入地近64.8公里;市区实施并完成了43个片区环卫一体化改革,高标准常态化开展保洁工作;条线板块协同发力,统筹开展节假日综合性环境提升保障行动,打造“最干净校园”“校门前等候区幸福空间”“最干净公园景区”“最干净体育赛事”等。
推窗见绿,开门即景。去年,市区新增绿地约306.55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面积约134万平方米,屋顶绿化面积约5600平方米;完成新改建公园游园、口袋公园91个;道路绿化提升改造29条……城市街角、桥下空间、背街小巷,正成为城市家具导则最生动的应用场景。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去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2.5%,两项指标改善(变化)幅度均为全省第一,成为全省PM2.5和优良天数比率唯一“双达标”城市。全市地表水国省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95.8%,成为全省唯一国省考断面出现单月Ⅰ类水的设区市。
通过两年的努力,全市动态优化了53个共性指标和43个特色指标,构建完善了302.1万项打造“最干净城市”底册清单和责任清单。2023年,96项最干净城市指标任务完成率达98.95%,打造“最干净城市”群众满意度达90.87%,高分通过了省城管联席办省示范市创建初审。
精绣细描 让“民生愿景”变成触手可及的“幸福实景”
城市更新管理,如同刺绣,一针一线不仅关乎“颜值”提升,更彰显人文关怀。一场场“净之美”的城市“蝶变”让无锡变得更加整洁有序,也让更多市民感受到了这里的城市温度。打造“最干净城市”、精细化管理,重在百姓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
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是无锡市中心城区重要旅游景点,每当节假日来临,大量游客慕名而至,景区因为周边停车设施配建数量有限经常出现严重拥堵情况。为缓解停车压力,优化景区周边交通秩序,梁溪区城市管理局会同相关单位对侨谊中学操场地下空间进行改造,建成地下两层智慧停车场,全面实现“先离场后付费”,可提供369个停车泊位。停车场的启用,不仅有效缓解接送学生家长的停车难问题,也为古运河景区停车资源注入新的活力。
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堵点”变“亮点”的转变是近年来无锡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将“民生愿景”变成触手可及的“幸福实景”的一个缩影。针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停车难问题,无锡市出台《无锡市机动车停车便民惠民十项措施》,去年新增泊位2万个,落实8873个共享车位,今年上半年又新增停车泊位1.35万个、错时共享泊位2173个;中心城区和重点场所停车难治理初显成效,市人民医院、市二院(南院区)、市中医医院和江大附院腾挪职工车位让给就医患者使用,加上周边道路改造提升,基本缓解医院周边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现象;加快推进全市停车场“先离场后付费”场景建设,年增注册用户53.2万;“智慧停车场景”荣获“2023年度无锡市数字化转型五星级场景”。
条块联动推动“幸福洁美”场景不断扩容。无锡市综合城管、交通、住建、市政园林、教育等各个部门,逐步形成精细化管理“无锡模式”。通过打造“幸福空间”民生项目,开展校门前等候区微设计改造,全市已建成家长等候区234处;最近一年新增健身步道120公里,将绿道、桥下空间、公共文化空间等串联起来,使城市变得更加高效灵动;2023年新增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350个,市区居民小区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92%;城市家具导则运用覆盖率超75%,每年新增公共休憩座椅2000个,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40个;2023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66个1053万平方米,滨湖区稻香片区入选首批全国完整社区试点项目。美丽、洁净、便利,百姓有了深切感受。
宜居生活最终的落脚点在社区。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推动大多数城市管理问题在社区解决,是打造“最干净城市”、提升老百姓家门口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无锡于2022年9月试点、同年10月全面推行“城管进社区”工作,作为城市管理的一项基层基础战略全面推广实施,助力打造“最干净城市”。一年多来,社区城管联动公安、住建、街道、社区、物业等各方力量,努力解决群租房扰民、飞线充电、僵尸车占位、违法搭建等热难点问题,让“城管进社区”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提高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锡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