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7日电 10月26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山东省烟台市开幕。
大赛启动以来,作为大赛核心内容的竞赛评审工作受到参赛选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赛前新闻发布会现场,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赛事评审组组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文峰介绍了本届大赛总决赛在评审环节的相关准备情况。
夏文峰表示,大赛组委会和执委会为做好大赛总决赛竞赛组织工作,在场馆建设、工作人员保障、参赛选手竞赛组织、专家选聘方面做了认真细致的工作。竞赛场馆设置在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根据赛制,共分为28个赛馆,馆内设有路演台、展示屏、专家席、选手席、观众席以及茶歇休息区,每个赛馆均能容纳至少60位选手参赛和一定数量的社会公众观赛,充分保证了选手竞赛效果和社会公众观赛体验。
大赛总决赛采取现场项目路演形式,每个项目15分钟,其中项目路演8分钟,专家提问及参赛选手答辩7分钟。评审专家按照大赛公布的专家评审指标现场打分,当场亮分。所有比赛接受大赛监督仲裁委员会监督。
对于大赛总决赛评审专家的选聘,夏文峰表示,按照各个组别及赛道特点,根据前期推荐组成的3000余人专家库,大赛从中邀请了行业技术专家、投资人、知识产权律师、财务管理专家、研发管理专家、科技型企业家共6类专家担任大赛评审专家。每个赛馆邀请9位评审专家,大赛总决赛共邀请专家252位,所有评审专家均是我国各学科领域知名专家、知名创新创业企业家以及知名财务专家、律师,在专家选聘过程中,大赛组委会按照权威、保密、回避等原则,同时兼顾了地域平衡。大赛在每个赛馆设置了工作服务组,每组9人,为参赛选手、专家和社会公众提供热心、周到的服务。
本届大赛参赛队伍数量、选手数量较第一届大赛都有所增加,夏文峰表示,为保证公平竞赛、公正评审,在总决赛比赛规则设计方面,重点从制度保障、强化监督、个人承诺等三个方面做出了部署。
大赛建立了完善的竞赛制度体系,科学严谨制定了整体竞赛规则,包括大赛报名指南、专家评审指标、总决赛竞赛安排等,及时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参赛选手发布,通过提高透明度促进所有选手公平竞赛。在总决赛专家评审打分环节,采用去掉1个最高分和1个最低分,取平均分的计分规则,专家当场打分,现场亮分,实时赛况直播,最大限度排除了专家的知识结构、个体偏好等对竞赛结果的影响,提高了评审公正性。
大赛设立监督仲裁委员会,对参赛及评审过程进行监督,对有关争议进行仲裁,接收处理有关投诉,维护赛事公平、公正。同时,大赛邀请公证机构参与大赛竞赛有关事项公证。大赛总决赛在全部28个竞赛场馆安装录像设备,真实记录选手参赛、专家评分全过程。对竞赛中的突发事件,制定了明确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并留痕备查。
大赛还要求参赛选手和评审专家签署承诺书,逐项列明参赛、参评纪律要求,承诺书由大赛执委会存档。通过强化参赛选手和评审专家的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筑牢思想防线,进一步确保干干净净竞赛、规规矩矩评审。
据悉,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于10月26日-28日在山东烟台举办,1457个博士、博士后团队将在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四个组别开展激烈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