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报》7月12日刊发题为《为什么土耳其同意瑞典加入北约》的文章,文章摘编如下:
土总统埃尔多安撤销了对瑞典加入北约的反对意见。据报道,作为交换,瑞典人满口承诺与安卡拉发展密切关系,并在若干领域提供帮助,特别是在讨论土耳其加入欧盟、更新土欧关税同盟、取消阻碍投资土军工综合体的制裁等问题时。
看起来,安卡拉对斯德哥尔摩的不满不过是埃尔多安攫取利益的绝招,瑞典最终成为北约成员只是时间问题。在过去一年里,瑞典人装模作样地通过了反恐法,并承诺不支持库尔德工人党。不过,瑞典没有满足土耳其关于引渡这些组织成员的要求,瑞典政府也没有干涉激进人士焚烧《古兰经》。
突然之间,埃尔多安对之前大做文章的题目视而不见,与瑞典的最终交易基本与恐怖主义无关。这一事实证明,整出戏不过是讨价还价的筹码。直到不久前还指责瑞典反恐不力的土耳其亲政府媒体现在得意洋洋地说,斯德哥尔摩满足了安卡拉的所有条件。
一方面,土耳其因同意瑞典加入北约而获得的承诺清单看起来相当慷慨。另一方面,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只是承诺。至少,没有关于它们落在纸面上的公开报道。土耳其加入欧盟取得真正进展的前景看起来相当可疑。此外,布鲁塞尔官员表示,瑞典-北约和土耳其-欧盟这两个问题没有任何联系。
更令人好奇的是,近年来自诩为民族主义者、白加入欧盟都不要的埃尔多安再次调转方向,拾起了走向欧洲的话题——这本是他在前不久总统选举中的主要竞争对手的论点。
精通政治把戏的土总统未必真指望这些含糊其辞的承诺能把土耳其早日送进欧盟。更何况,对欧盟候选国的一长串要求清单中包括严格按照西方民主模板进行改革,而布鲁塞尔不止一次地批评安卡拉我行我素。
所以,谈论加入欧盟更像是对土耳其国内受众发出的信号。埃尔多安有理由这么做。尽管他在总统选举中获胜,但与反对派候选人的差距并未拉开。土耳其经济也不太顺利。这可能让埃尔多安不得不去讨好忧心忡忡的广大社会阶层,寻找外部刺激因素来摆脱危机。与瑞典的交易多涉及经济利益也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