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的历史溯源:从原始传承到宫廷雅艺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舞蹈是人类与自然、神灵对话的重要方式。那时候,舞蹈是人类与自然、与神灵对话的手段,以此来寄托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及对自然生命的敬畏。
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逐渐进入宫廷。宫廷舞蹈是一种高雅、庄重而又优美的舞蹈形式,通过纷繁复杂的舞步展现贵族阶层显赫的气派。宫廷舞蹈教育教授的是礼节、姿态、技巧,目的是显示出贵族阶层的身份和地位。舞蹈教育这时开始变得专业化和系统化,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我国古代舞蹈教育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融合了中国古典舞蹈的文化精髓,集结了雅乐和民俗乐的优点,展现了中国古典舞蹈文化的魅力。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舞蹈教育也随之走向大众化。学校的舞蹈教育打破了舞蹈教育之前仅仅局限于贵族阶层的传统,现代舞开始兴起,为舞蹈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创了一种新的舞蹈教育模式,为舞蹈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当下舞蹈教育现状:多元与挑战并存
如今,舞蹈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和普及化的特点。舞蹈课进课堂,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到舞蹈这门艺术。从专业舞校到各类培训机构,从幼儿启蒙舞蹈到成人兴趣舞蹈,舞蹈教育的覆盖面越来越大,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均能在舞蹈中有所收获。在教学内容层面,芭蕾舞、民族舞等传统舞蹈与街舞、爵士舞等流行舞蹈相互结合,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舞蹈逐渐铺进不同群体的舞蹈课堂。如今,跨学科融合成为舞蹈教育的一个热点:音乐、戏剧、美术等其他艺术学科与舞蹈也在相互渗透。
然而,在舞蹈教育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一方面舞蹈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对舞蹈学习的深入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在这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只重视对学生舞蹈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舞蹈艺术的体会与理解,因而缺少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舞蹈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科技、融合与个性化
科技赋能舞蹈教育:开启沉浸式舞蹈学习新时代。随着科技发展,未来舞蹈教育将深度融合科技,让学生在数据感、空间感、触摸感等方面获得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感受与体验。例如,学生可以借助VR设备营造的沉浸式体验场景,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从不同历史时空、不同地域文化中学习并表演舞蹈。这些沉浸式、精准化的体验需要通过动作捕捉技术来实现,未来在舞蹈教学中,动作捕捉技术的精准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分析数据、精准指出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还可以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辅导;或者与在线舞蹈教育平台合作,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把优质的舞蹈教育资源推送给更多人。
深化跨学科融合:培养舞者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舞蹈教育将会与更多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与心理学融合,能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动机意图和心理状态,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教育教学计划;与体育学科融合,使舞蹈训练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更有效地避免学生受伤。在艺术领域中,舞蹈学科与音乐、戏剧、美术学科的融合也会更加紧密,比如,在舞蹈作品的创作中,更加注重音乐的原创性,并与舞蹈动作紧密结合;舞台美术设计可以为舞蹈表演增加视觉冲击力。总之,通过融合,可以培养出更具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舞者。
个性化与定制化教学:因材施教,成就每一位舞者。未来的舞蹈教育更关注学生自身的个性化,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手段,能够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和条件、兴趣爱好以及学习程度等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将舞蹈精髓融合艺术技能设置在教学课件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评价流程,不以单纯成绩为评价标准,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创新角度和艺术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舞蹈文化的协同交流。在全球化浪潮中,舞蹈教育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将更频繁,不同国家的舞蹈院校、培训机构将开展更多的交换生项目、国际舞蹈比赛与学术研讨会。学生将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舞蹈;中国舞蹈教育将走向国际舞台,在国际上发挥更大影响力,我们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将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领略中国舞蹈的魅力。
社会普及与终身教育:让舞蹈成为生活的艺术。舞蹈教育将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和培训机构里,社会舞蹈教育将会得到普及,舞蹈活动将会从社区展开,在社区举办各种各样的舞蹈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舞蹈终身教育将全员化和全龄化,不论青少年还是成年人、老年人,都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阶段选择相应的舞蹈教育课程,让舞蹈教与学伴随人们一生。舞蹈教育的全民化,是艺术的普及,更是生活美学的普及。
回顾舞蹈教育史,舞蹈教育经历了多元的发展阶段,从敬神的宗教性,到雅俗共赏的歌舞性,再到戏曲舞蹈的程式性,以及最后到当代舞蹈的专业性等几个层次的变化,舞蹈始终在适应时代的发展。舞蹈教育的未来会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跨界融合、个性化等方面,舞蹈教育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舞蹈教育会培养出更多舞蹈人才,舞蹈艺术会更加辉煌、更加璀璨。
(作者 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 任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