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4日,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和32个省级麻醉专业质控中心以及全军麻醉和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针对近期网络上出现一些“麻醉科被视为医技科室”的传言,参会麻醉学界专家们从七个方面回顾研讨了麻醉学科的数十年来接续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更加明确了麻醉科作为临床科室的专业定位和质控的原则要求。参会专家凝聚了行业共识,增进了临床质控的信念。
会议强调,麻醉学科作为一个具有重要临床特征的科室,在现代医学发展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枢纽性价值,理当自信自立,行稳致远。未来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科室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注重携手基层发展,提高整体水平,推进麻醉学科稳健发展,努力成为更加有力的临床科室。
本次会议聚焦“麻醉科作为临床科室的质控定位和原则要求”,汇聚了来自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和32个省级麻醉质控中心主任团队、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会的权威专家,大家共商学科高质量发展,共同为麻醉学科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主任黄宇光教授表示,作为临床大夫,麻醉科大夫承担着患者安全与健康的重任,对患者生命体征加以动态监测与有效调控(包括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体温、意识、疼痛状况以及内环境平衡等)。麻醉科的医护人员每日都在与患者密切接触,提供安全舒适的医疗呵护,时刻与“死神”博弈。面对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麻醉科已经成为一个越发重要、越发不可或缺的临床科室,理应更加有力,从而凝聚行业共识,提升整体水平。
“我们完全有信心,将中国麻醉领域的工作做到最好,为提升临床医疗质量,为保障我们民众的健康发挥着保驾护航的作用。”湖北省麻醉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副主任姚尚龙教授针对近期外界关于麻醉学科的传言进行了澄清,并深入探讨了麻醉学科作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临床一级科室的重要内涵与价值。他期望此次会议能让全国麻醉界同仁更加关注麻醉学科的发展、定位和未来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与价值。
全军麻醉和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米卫东教授强调,麻醉学科不仅是临床学科,更是临床科室中的核心枢纽学科,并深入阐释了麻醉学科作为核心枢纽学科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他指出,作为核心平台或枢纽学科,麻醉学科不仅要在技术层面精益求精,更要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无论哪个城市、哪个层级的医疗机构,麻醉学科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工作做好。
《医师报》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从媒体专业视角,分享了对麻醉学科价值的见解和展望。呼吁将媒体的有限力量与麻醉学界大咖们的“无限力量”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为麻醉医学的发展和推广创造更大的价值,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此外,会议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黑子清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天龙教授和北京世纪坛医院李天佐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马爽、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国林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申乐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闵苏教授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袁红斌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郭曲练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向阳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张铁铮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董海龙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张惠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朱涛教授分别围绕麻醉学科相关议题和取得的成绩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旨在切实提高麻醉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水平,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提供更为坚实可靠的保障 ,推动麻醉学科不断迈向新的高度,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