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7月21日电(庞雪汀)21日,2024年(第十六届)中国医药战略大会暨中国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南京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国药科大学与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共同举办,得到了教育部、工信部、南京市政府、中国药学会等的大力支持。来自药学院校、科研院所、制药企业、医院、产业园区、投资机构等400余家单位的代表参会,共商生物医药领域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发展大计。会议期间,“中国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200多家药学头部院校、科研院所、研究型医院、国家实验室以及头部制药企业等成为共同体首批成员单位。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邓立红,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孝洋,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礼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广基、王军志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大会。
大会开幕式现场(崔嘉跃 摄)
中国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崔嘉跃 摄)
大会开幕式上,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金能明致欢迎辞。金能明表示,全国生物医药领域教育界、科技界、产业界等头部组织代表齐聚盛会,济济一堂,共商发展大计。各单位携手成立的“中国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共同体”将围绕研发生产创新“中国药”努力构建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开放性、协同性的创新药生态圈,为实现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拔尖人才,产出更多创新成果。作为共同体发起单位,中国药科大学衷心希望能够与各级政府机构、共同体成员单位、社会组织携手奋进,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纽带,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目标,共同建设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为健康中国、医药强国建设贡献药学人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金能明致欢迎辞(崔嘉跃 摄)
据介绍,今年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会议指出,发展创新药关系医药产业发展,关系人民健康福祉。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要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强化新药创制基础研究,夯实我国创新药发展根基。“中国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就是要加快高等药学院校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体系融合互补,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表示,当前我国生物医药创新正处在关键性变革期,高校、科研院所成果的转化率偏低,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之后,将搭建一个新的平台:一方面,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术研究更符合市场的价值导向,对接国家重大需求,高效突破尖端生物疗法的核心技术难点;另一方面,通过社会资本、大型制药公司的介入,打通生物医药研发的全产业链。“我们将通过共同体这个平台整合各方面资源,促进创新要素的集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郝海平说。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离不开基础科学的研究,尤其想要做出一些有竞争力的产品,一定要从基础研究开始。共同体的成立,无论对企业还是高校、科研机构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大约十年前,我们圣和药业就和中国药科大学联合成立了实验室,做出了不少成果。这次共同体的成立,对于未来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将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勇说。
中国药科大学校企合作项目签约(崔嘉跃 摄)
南京生物医药创新转化研究院揭牌(崔嘉跃 摄)
会上,中国药科大学与上海医药、先声药业、人福药业、斯普瑞生物等四家医药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项目签约,南京生物医药创新转化研究院揭牌,生物医药高端智库启动。大会期间,还举办了中国创新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创新药准入与医院药事管理研讨会、产教融合引领生物医药创新论坛等多场学术会议和论坛。
据悉,近年来,中国药科大学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先后建立各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135个,构建了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地方研究院等有机结合的成果转化协同体系,先后为220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药物研发关键技术服务6300余项,项目总金额超49亿元,其中单项合同经费超过百万元的技术合同达69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