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日前,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联合多国海军力量,共同开展全球部署任务。英国意图借此次行动彰显军事威慑能力,并巩固与盟友的合作关系。然而,当前英军存在人员素质下滑、装备更新迟滞等一系列问题,作战能力和行动效能大打折扣。
行动规模庞大
英国国防部消息称,4月22日,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自朴次茅斯起航,率领由战舰、补给舰、潜艇等组成的航母打击群前往地中海和印太地区,开启为期8个月的全球部署任务。结合外媒相关报道,此次英国海军部署行动规模庞大。
英军精锐尽出。据悉,在为期8个月的部署行动中,英国航母打击群共搭载约4000名英军人员,其中2500人来自海军,近600人来自空军,约900人来自陆军。作战平台方面,“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搭载直升机和无人机运输编队,以及分别隶属空军第617中队和海军航空兵第809中队的24架F-35B战斗机。此外,英军出动1艘45型导弹驱逐舰、1艘23型导弹护卫舰、1艘机敏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和1艘油料补给舰。
多国协同支援。据报道,将有12个国家派遣兵力配合英国此次行动。加拿大国防部宣布,该国海军将在印太地区执行“地平线行动”任务,其间,“魁北克城”号导弹护卫舰会在特定阶段加入英国航母打击群。挪威国防部宣布,派遣“阿蒙森”号导弹护卫舰全程参与英国航母打击群联合部署,并派遣“莫德”号油料补给舰提供阶段性海上保障。此外,西班牙海军宣布,派遣1艘导弹护卫舰加入英国航母打击群,进行为期4个月的海外部署。瑞典表示,将派遣部分参谋人员参与英国航母打击群作战行动。
威慑意图显著
英国媒体称,此次部署是“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首次全球部署,英国意图释放双重信号。
一方面,展现军事威慑能力。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宣称,此次行动能够展示英国具备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军事力量的实力,并强调全球仅少数国家可以完成此规模军事部署。英国国防部声明指出,此次行动中,英国航母打击群将向外界展示其装备性能与作战能力,特别是此次部署可彰显F-35B战斗机全面作战能力。英国空军航空联队指挥官约翰·布彻称,英军通过部署两个F-35B中队,向外界展示更强的空中力量投射能力。
另一方面,深化盟友合作关系。外媒称,从北约框架来看,英国航母打击群在部署期间将融入北约指挥体系,并参加北约“海王星打击”多国联合演习,有助于英军与其他北约成员国海军在高端海上作战场景下磨合战术,提升北约军事协同紧密度;就印太地区而言,英国国防副大臣波拉德表示,这是自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执行全球部署任务后,英国航母打击群再度进入印太地区。行动中,英军将先后到多国港口访问,与美国、印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开展联合演习,赴澳大利亚参加19国“护身军刀”联合演习,与日本自卫队展开联合训练。
军力内核薄弱
有分析认为,此次部署是英国展示其全球军事实力、彰显军事强国地位的举措。然而,无论是从冷战后的军力发展态势,还是从英军现实表现看,都暴露出英国军事体系存在诸多结构性缺陷,难以支撑其全球军事战略目标。
人员素质堪忧。近日,英国《泰晤士报》援引英国退役军人事务国务大臣卡恩斯的话称,英军作战能力目前存在一定问题,受健康因素影响,该国常规部队近1/5官兵作战能力有限。据悉,英国陆军7.1万余名官兵中,有1.6万人无法参与军事部署或只能执行有限的军事任务;空军3721人被判定为不具备作战能力;海军2922名官兵无法出海。
装备青黄不接。英国国防部计划在2025年大幅削减武器装备,海、陆、空三军均受影响。英媒将此举形容为“英国武装力量的艰难时刻”。据外媒推测,英国海军主战舰艇未来极有可能更新换代衔接困难。例如,23型护卫舰退役速度快于其替代者26型和31型护卫舰列装速度。此次即将部署到印太地区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仅配备1艘23型护卫舰与1艘45型驱逐舰,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全球部署时,配备2艘23型护卫舰和2艘45型驱逐舰。由此可以看出,英国海军作战平台资源紧张,后续军事行动规划与效能,或受到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