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水平提升,新药、新技术临床应用,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在生命延长的同时,骨转移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多。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日前举办了恶性肿瘤骨转移MDT启动会,随着该院院内骨转移MDT生态一体化启动,该院将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和制度建设,让更多保定市以及河北省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能够接受到规范、精准、个体化的治疗。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骨科、泌尿外科、放疗科、药剂科、核医学科、影像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参加了此次启动会。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靖华表示,该院恶性肿瘤骨转移MDT生态一体化启动后,医院将组建骨转移MDT团队,积极推进骨转移MDT规范化诊疗,努力提升骨转移患者的生存获益。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杨华指出,骨转移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十分常见,骨转移涉及全身各处骨骼,不同的骨转移部位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比如转移到承重骨,容易出现病理性骨折,转移到脊柱,会造成脊髓压迫,产生截瘫等严重后果,这些都会导致患者的生存期缩短、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恶性肿瘤患者一旦确诊骨转移,治疗原则就是MDT。我们医院骨转移MDT启动后,来院就诊的骨转移患者都将获得MDT诊疗,我们将为骨转移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通过各个科室资源和优势的整合,让患者减少往返于各科门诊的就诊时间、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杨华
杨华介绍,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十分重视恶性肿瘤多学科诊疗,该院肿瘤内科是河北省成立最早的肿瘤内科之一,1997年成立至今,从24张床位发展到接近280张床位,设立了乳腺癌、肺癌、胃肠道肿瘤、淋巴瘤及微创治疗五个亚专业。该院肿瘤内科作为保定市“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的发起者和推广者,在日常诊疗中,集合内科、外科、病理、放疗影像、介入、护理等各专业专家共同探讨疑难病例,共商最佳治疗方案。
杨华指出,亚专业划分细致是该院肿瘤内科的一大特特色,比如乳腺癌和和妇瘤患者均在肿瘤内科一区,胃癌需要归入到消化道肿瘤的治疗组里等,这在国内非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中还相对较少。细分亚专业有助于医生在各自的领域深耕细作,使诊疗水平得到较快提升。随着骨转移MDT开展,将进一步促进不同专业的医生之间共同交流,观念不断更新和进步,在各个瘤种的诊断治疗上也将取得进步。
以乳腺癌诊疗为例,骨骼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60%-75%的乳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对于乳腺癌患者,首先要预防骨转移,包括术后的规范性治疗,尽量降低患者的复发风险,其次是规范的复查和对骨转移的早期发现。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乳腺肿瘤MDT团队,每周二住院及门诊开设乳腺癌专病门诊,致力于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科学、规范的诊疗。2023年,该院开展乳腺癌MDT 49场,讨论病例数200余例,并多次参加省内及全国MDT比赛获奖。
“对乳腺癌患者骨健康的管理也是乳腺癌康复管理中的重要方面。患者确诊骨转移后,我们会通过MDT会诊,来确定是否需要手术、放疗局部治疗的介入,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通过系列的检查和治疗,来为患者争取更好的结局。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我们还会重视骨改良药物的应用,来降低骨相关事件发生的风险。今年原研地舒单抗120mg注射液纳入国家医保开始落地执行,这对骨转移患者规范应用骨改良药物也是很大利好。”
杨华介绍,该院肿瘤内科正在积极实践对患者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一方面,帮助患者将现有的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免疫、内分泌等治疗手段有机结合,为患者制定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把患者作为一个全人给予关注,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邀请专业心理医生开展讲座交流,帮助患者走出阴霾,尽可能地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佳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