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卫城墙遗址平面图 东莞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3年10月,为配合“东莞记忆”项目迎恩门记忆墙工程建设,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应东莞邀请对项目用地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明清时期南海卫城墙遗址。
“东莞记忆”项目是东莞第一个对连片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区进行系统性保护、活化、利用的项目。对于东莞来说,“东莞记忆”是彰显城市文化底蕴、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的重要项目。尽管各方都对此项目寄予厚望,但考古勘探发现明清时期南海卫城墙遗址后,东莞没有犹豫,当即取消了项目原定建设地下停车场的计划并暂停凤来路施工,决定对遗址进行原址保护并考古挖掘。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4年5月至12月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于2025年1月通过广东省文物局验收。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介绍,此次发现的南海卫城墙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达3000平方米,是近年来广东单次发掘面积最大的考古项目。
“对文化遗产来说,没有保护就没有传承和利用。”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说,东莞秉承“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理念,自觉扛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责任。2月25日,东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扩大会议,组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4套班子领导到南海卫城墙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东莞记忆”首开区一期实地调研,更好地凝聚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共识,推动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迈上新台阶。
莞城街道文化服务中心非遗专干庄莹莹说,南海卫城墙遗址的保护是对“考古前置”的生动实践。这一原则一改以往“建设遇文物急刹车”做法,而是对项目用地在施工前主动进行系统的考古勘探,不仅完整保留了遗址,更让现代城市规划提前避开主要历史遗迹。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康表示,东莞将严格执行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加大文物本体保护力度,统筹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环境风貌。同时,还将完善文保机制,推进系统保护,将文物保护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管。严格按照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落实“考古前置”,最大限度保护地下文物安全;在旧城区改建、土地成片开发前先组织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做到“先调查后建设”,加强对地上文物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防止建设性破坏事故发生。
东莞将依托南海卫城墙遗址,打造一座集中展示东莞城市发展历史、古代中国海防体系,兼具历史教育、生态涵养、休闲游憩等功能的复合型城市考古遗址公园。
作为以制造业闻名的工业重地,东莞秉承“左手护住历史根脉,右手推开发展之门”的理念,始终坚持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同步,努力让文化遗产和工业文明共生共荣。“文化遗产保护从来不是单选题。当我们用考古刷子扫去城墙的尘埃时,扫亮的是整座城的文化自信;当我们把遗址公园标注在地图上时,标注的是东莞人对历史的敬意。”武一婷表示,老城墙与新地标之间,从来不是此消彼长,而是相映生辉。
(记者:谭志红 通讯员:郑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