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之后,暑气渐盛。面对蚊虫滋扰、暑湿缠身,如何以自然之法守护健康?古人早已给出答案——中药香囊。这种以天然草本为芯、锦缎为衣的佩饰,不仅是“步步生香”的雅趣之物,更是传承千年的中医外治法“衣冠疗法”的智慧结晶。
从楚辞中走出的时尚单品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蓠、芷、秋兰,均为香草之名,诗中描述的便是将香草佩戴在身,这便是香囊的雏形。香囊盛行于宫廷与民间,贵族以金银玉翠雕琢香囊,平民用布帛绣制。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杨贵妃佩戴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明清时期,香囊应用更加广泛,而香囊的文化寓意更为有趣。
现在佩戴香囊不仅是一种风尚,更是一种中医外治法。人们通过嗅闻香囊中散发出的芳香之气,使药物成分直接作用于口鼻、肌表,通过气血经脉流动,遍及全身,起到调节阴阳平衡、疏风散邪、畅通诸窍等作用,以预防疾病、调养身体。
香囊中的三大防疫明星
现代研究认为,中药香囊里放入的艾草、菖蒲,都能散发浓郁的香味,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从而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同时,芳香气味中药也可起到避蚊驱虫效果。
艾叶 艾又称艾草,艾叶为植物艾的干燥叶。艾草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驱虫植物,其挥发油成分桉油精能够有效驱赶蚊虫。艾草香囊就像一个小小的“驱蚊场”,将蚊虫拒之门外。此外,艾草本身还具有一定的杀菌和除湿效果,特别是在潮湿的季节,挂上几个艾草香囊,不仅能驱蚊,还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一举两得。
菖蒲 菖蒲与艾叶同样具有芳香辟秽的作用。新鲜菖蒲的叶片狭长如刃,边缘带着细微的锯齿,有特殊香气,端午时挂在门楣,能够“斩千邪”,剪碎放进香囊,蚊子也会怕了它那“青石板混着松脂”的味道。
现代研究表明,菖蒲的驱蚊功效与其所含挥发油密切相关,主要化学成分是β-细辛醚和α-细辛醚,具有抗炎、抗菌、调节血脂、抗抑郁等多种药理作用。
雄黄 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是一种含有重金属砷的矿物药,其疗效和安全性有赖于矿石的品质和合理的炮制加工。古代人们很早就开始利用雄黄来驱蚊杀虫,每到端午节撒雄黄粉、喝雄黄酒,制作雄黄香囊。
不过,未经炮制的雄黄毒性较大,加工或使用不当容易生成三氧化二砷,即剧毒物质砒霜。自制或乱用雄黄不仅达不到辟邪解毒的目的,反而可能会引发中毒。所以,香囊中如需用雄黄,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照方抓药 一起深呼吸
香囊不只因美观作为装饰用,还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因此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中医香囊是“会呼吸的处方”,精选草药通过芳香走窜之性,经口鼻、皮肤腠理悄然入体。
防治呼吸道感染 可用山柰、苍术、藁本、菖蒲、冰片等。
防治流感 可用藿香、丁香、木香、羌活、白芷、菖蒲等。
安神助眠 可用合欢花、薰衣草、夜交藤、远志等。
提神醒脑 可用冰片、石菖蒲、苍术、檀香等。
驱蚊避暑 艾叶、石菖蒲、藿香、白芷、丁香、薄荷等。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过敏体质者、哮喘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等人群不建议使用香囊。另外,中药香囊作为一种预防疾病的外治法,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如果出现明显症状还需及时就医,避免耽误治疗。
此外,香囊在使用时应避免放在潮湿或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缩短使用时间。香囊气味散尽后便会失效,应及时更换药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