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MDT诊疗(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的推广,越来越多医院通过MDT建设收获了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以及诊疗团队的能力提升和学科发展。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是国家卫健委公布的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在10多年的MDT实践中,该院收获了患者、医生和医院的多方共赢。
“我们一直强调肿瘤病人诊疗一定要迈好第一步,走好第一步以后走的每一步,首先方向是正确的,第二个医患都不后悔”。日前,南通市肿瘤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王小林教授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多学科充分讨论以及患者参与获得的多学科诊疗方案,能够给中晚期肿瘤患者带来最大的生存获益。
南通市肿瘤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王小林教授
新华网:近年来我国肿瘤诊疗领域在持续推进MDT建设,您所在的南通市肿瘤医院早在2005年就开始了肿瘤多学科诊疗,请您结合医院经验分享一下MDT建设给患者、医生和医院带来的获益。
王小林:南通市肿瘤医院从2005年就开始尝试多学科诊疗,当时是以多学科会诊的形式开展的。真正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是在2006年,从肝胆外科开始,随后其它科室陆续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在这10多年的建设过程中,随着工作的开展,我们从中确实收获了很多。
首先是患者获益,获益是多方面的,实施MDT能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的等待时间、增加治疗方案的可选择性、降低患者的诊疗费用、改善患者预后以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在医院和医生层面也是多重获益,在多学科诊疗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医生的个人能力得到了提升,科室影响力得到了提升,医院也因此收获了社会效益。MDT诊疗团队的成员,都会从每一次MDT会诊中获得学习。比如我是一个外科医生,在参与MDT的过程中,我就可以了解到放疗、内科、药学、康复护理、甚至是临床试验等各方面的跨学科进展,跨学科知识面得到有效拓宽。
因为MDT团队成员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在整个团队不断磨合的过程当中,团队内成员的合作交流能力、疾病诊疗能力以及面对分歧后的意见整合能力都获得了明显提升,从而使得诊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也有了明显提升。2018年12月,我们医院也被国家卫建委公布为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的试点医院。
新华网:您是泌尿外科的医生,在泌尿肿瘤MDT建设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是怎么解决的?
2016年南通市肿瘤医院泌尿肿瘤MDT成立
王小林:我们医院泌尿肿瘤MDT是泌尿外科2016年牵头建立的,当时联合了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超声科、病理科和核医学科这几个科室共同来搭建MDT团队,我们也是在南通市内乃至江苏省内比较早成立泌尿肿瘤MDT团队的单位之一。
MDT团队成立之后,我们通过每个月一次的集中业务学习来提升大家的诊疗能力,由各个专科不同的医生来分享泌尿肿瘤在各自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最新进展,经历了两到三年时间共同学习,团队成员跨学科的知识面都得到了有效拓宽,后来我们又陆续邀请了药学、中医、临床试验机构等科室都加入进来,使得整个MDT团队更加丰满。
在团队建设中曾经遇到一个挑战,就是结构式报告平台的搭建。在前列腺癌发病率明显提升之前,泌尿肿瘤在整个肿瘤治疗领域来说是一个小瘤种,所以对于影像科、病理科这样的平台科室来说,它们对泌尿肿瘤的知识更新速度也相对没那么快。比如在病理亚专业的分科当中,有淋巴瘤、消化道肿瘤、肝胆胰的亚专业,但没有关于泌尿肿瘤病理的亚专业,也没有泌尿肿瘤病理的结构式报告。原先病理医生或影像医生同行之间交流不是用同一种专业语言来交流的,有了结构式报告,各个科室之间就可以用同一种表达来交流,这样临床资料积累就能实现和国际同步。
为了解决整个问题,病理科泌尿肿瘤亚专业的医生就有了需求,也成为了我们医院病理的泌尿肿瘤亚专业的开拓者并且逐步成长起来。现在会诊的时候,他不仅能提供病理诊断知识,还能和我们动态分享病理学在泌尿肿瘤领域的新进展,同时也促成了病理结构式报告的规范化推行。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的诊疗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能够给到患者患更加科学、合理、规范的诊疗方案。现在我们MDT提供的建议,不仅是在南通地区,乃至全省全国,都是能够拿得出手的,而且是最新最全的。
新华网:越来越多晚期肿瘤患者有机会获得长期生存,在临床上也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比如骨转移患者增加,骨转移会给患者的治疗和生存带来哪些影响?近年来针对骨转移的治疗有哪些新进展?
王小林:以前列腺肿瘤为例,前列腺肿瘤是亲骨性肿瘤,它非常容易通过椎旁静脉转移至全身的骨骼。一旦出现骨转移,我们在临床上最担心是骨相关事件发生,包括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比如说如果肿瘤转移到锥体,引起病理性骨折,有可能会造成截瘫,不仅丧失行走能力,还会造成排便困难等问题。
针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更新和迭代。一种是全身治疗,它包括针对前列腺肿瘤的全身用药,如内分泌治疗和化疗,也包括针对骨转移的骨保护药物的全身治疗。骨保护药物第一类是双膦酸盐类,第二类是我们最近两年才开始使用到的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它的进步在于可以更好地减少和延缓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并且不用静脉注射可以皮下注射了,方便了临床使用。之前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问题,今年地舒单抗120mg的骨转移相关适应症进入了国家医保,也让更多的患者都能够承受它的治疗费用了。
除了全身治疗,还有放疗、骨科手术等局部治疗手段。转移性的骨肿瘤局部出现疼痛,或者说有可能会导致骨相关事件发生的情况之下,放疗的效果是非常明确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之,不管是全身治疗还是局部治疗,这些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有效延长生存时间,这也是晚期肿瘤治疗的两大目的。
新华网:我们前面提到MDT诊疗可以明显提升肿瘤患者的生存获益,肿瘤骨转移患者接受MDT诊疗,最大的获益是什么?
王小林:以泌尿肿瘤领域为例,这几年发病率明显上升的就是前列腺癌,前列腺癌初诊病人有30%左右是局部晚期或者是转移性肿瘤。而MDT最能获益的人群就是中晚期肿瘤患者。因为早期肿瘤患者治疗是没有太多分歧的,比如说一个早期的前列腺癌或者膀胱癌,治疗就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他治疗为辅。
而对于一个初诊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来说,就有很多种治疗选择。比如可以选择单纯的内分泌药物治疗,也可以选择药物新辅助治疗以后手术,也可以选择直接手术,也可以选择局部放疗。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不同的医生初诊,就会接受了不同的治疗方案。而通过MDT讨论,团队会根据他的临床分期、病理特征、转移部位分布等因素,判断肿瘤转移负荷,判断病理细分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经济状况、对于治疗模式的承受能力等,由MDT团队成员和患者共同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使得病人的治疗获益能够最大化。
最后再次强调肿瘤病人诊疗要走好每一步,尤其第一步。我们有许多生存时间超过10年的晚期肿瘤患者,就是多学科诊疗在肿瘤诊疗尤其是中晚期肿瘤诊疗中获益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