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低空经济流动的血液,低空物流在飞行控制、通信导航、探测感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保障下正成为物流行业革故鼎新的重要驱动引擎。从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低空经济框架,到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孕育的发展空间不可估量。低空物流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研究领域广、市场空间大、产业体系多。实现低空物流技术、服务、设备、应用规模化运营是增强低空物流产业韧性,促进低空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要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健全和优化管理标准规范,支持商业创新发展。低空物流作为低空经济重要业态之一,在释放低空经济潜力、提高产品流通效率、丰富公共服务形式等方面意义重大。规模化打造低空物流产业,在新的赛道上积累先进技术、管理范式、应用标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科技文明成果,塑造复兴中国梦想的先行体验。
一、增强低空技术可靠性,实现低空物流技术规模化运营
低空物流技术可靠安全和规模化运营是促进低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2024中国低空物流发展报告》将低空物流技术划分为通用技术和飞行器技术两部分,通用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低空飞行器技术主要包括低空空域飞行器设计、制造等技术。一是提高低空技术可靠性,确保低空物流安全。主要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实时数据传输技术、空域精细化管理技术等进行可靠性验证升级,打造绝对安全技术体系,降低运营风险,确保低空技术形成产业经济基础;对低空物流飞行器研发设计、试验量产、应用推广进行全寿命周期测试,提高物流设备安全性能;以技术可靠和设备安全为物流技术规模化运营提供支撑,推动低空物流设备应用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二是跨领域协同,实现低空物流技术规模化运营。低空物流需要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将三维立体低空空域资源优化整合,延伸产业链价值链。鉴于此,需要将5G通信技术、物联网、卫星定位等低空数据资源技术规模化构建,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区块链等智能技术规模化配套,跨领域实现低空物流数据资产、数据设备、数据产业协同,实现技术规模化应用、运营、价值链增值。
二、壮大低空消费新业态,实现低空物流服务规模化运营
低空物流服务规模化和低空消费新业态是低空经济的“驱动器”。一是培育个人-企业-政府低空消费体系。随着电商行业繁荣发展,消费者对配送速度和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低空物流凭借快速、灵活特点,满足个人、企业、政府各类型配送需求,诸如私人飞行、极限运动、摄影跟拍、广告营销、环保监测、污染治理等低空物流消费领域。加强物流企业与平台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低空消费体系,通过规模化运营,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时效,壮大低空经济体量。二是适度开放低空权限,发展个性化-定制化-专业化低空消费业态。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户外拓展,低空消费市场蓬勃发展,适度开放低空权限,发展个性化-定制化-专业化低空物流消费服务是大势所趋,特别针对户外探险、观光飞行、极限挑战等场景需求,搭建定制化低空消费服务平台,开发专业化服务团队,以最快的速度、最精准的资源、最节省的成本高质量保障低空消费需求。三是着力发展市县乡级联低空物流消费服务。特色农产品需要从田地到餐桌、优质农业资源需要从城市到乡村实现流动,对时间响应性、质量可靠性、经济节约性要求高,着力发展市、县、乡三级级联低空物流消费服务,开发低温农产品配送、通航运输、无人协同运输等低空消费业务,助力低空经济辐射带动市县乡协同融合发展。四是创新布局低空旅游业态。2022年底,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要加强服务消费引导,着力培育低空业务与旅游融合业态,凸显通用航空在消费体系价值。庞大的消费群体、险奇俊危的自然资源、高效便捷的低空物流运输需要三者有机结合,高质量满足旅行体验。依托边境特色区、红色文化区、非遗聚居区资源禀赋,打造规模化低空文旅应用市场,助推低空物流和文旅产业协同发展,优化组合低空物流和消费服务,实现低空物流服务规模化运营。
三、打造低空物流生态圈,实现低空物流设备规模化运营
低空物流设备规模化运营和低空物流生态圈是低空经济“放大器”。低空物流设备主要包括低空物流服务基础设施、整机制造、零部件制造等模块,具备极其广阔的经济应用场景。一是完善低空物流设备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低空经济延伸发展。以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促设备制造规模化,以物流、农业、交通、能源、环保等实现行业规模化,打造良好低空物流生态圈,形成价值链驱动的循环经济体系。二是做好低空物流设备全寿命周期跟踪,带动低空经济安全发展。低空物流设备是低空经济领域的明星产品,也是高风险产品之一。通过规模化传感布置、通信模块完成设备规模化数据采集跟踪、数据分析、故障诊断;实现设备规模化管控,提高低空物流设备服务能力、协同能力,完成大规模数据资源整合,以数据平台服务带动低空经济安全发展。三是构建低空物流设备优化迭代和有序退出机制,驱动低空经济循环发展。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定位技术、人工智能等不断创新突破,构建低空物流设备和配套设施优化迭代和有序退出机制,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生代物流设备作催动低空经济循环发展。
低空物流设备规模化、集约化运营,在减少传统能源碳排放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助力低空生态物流圈形成,为放大绿色低空经济效应提供保障。
四、共创低空物流新模式,实现低空物流应用规模化运营
创新模式和规模化应用是低空经济的“变速器”。低空物流需要庞大的内需市场和新型消费服务可持续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拓展消费新领域,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新低空物流模式、培育强大消费市场需求、规模化开发应用场景,畅通低空物流循环体系,使之成为提振低空经济发展的“变速器”。
一是开发“低空+末端配送”服务网络。围绕性价比高的城市即时配送、定制化服务的生鲜冷链与高端物流、特色鲜明的偏远地区物流,不断开发航线、增设基地站点,将服务覆盖乡村、办公、社区、景区等多种场景。依托通用航空创新规划方案,有序开展无人机城际运输,打造末端配送应用示范,以规模化、标准化、体系化为目标配置航空物流服务装备,以完备的低空服务网络模式促进低空经济高端化跃升。
二是拓展“低空+应急物流”业务功能。拓展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新业态加速发展,投入森林消防、通信中继、人工影响天气、边防后勤保障等场景不断开发。不论是应急救援还是医疗救护,物流效率是首位工作,低空物流是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整体效率的重要手段,能够大幅节省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以丰富的低空业务功能助力低空经济多元化发展。
三是探索“低空+产业融合”经济模式。打造低空数字底座、三维地理信息、气象等数据资源一体化运营平台,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数字基础保障;完善低空物流基础配套设施、空域管理技术、智能交通管理应用体系,为产业融合提供低空流通能力保障;推进在消费娱乐、地理测绘、影视航拍等多元产业的广泛应用,为低空物流在产业衔接、融合、共享模式中提供互嵌机制保障,以新型经济模式带动低空经济高速化发展。
四是构建“低空+智慧监测”管理体系。低空物流能够突破地形限制,快速运输物资,完成智慧巡检任务,同时可以进行区域扫描识别、重要物资盘点和安全巡检,发展低空智慧监测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工作强度,节省成本,以高效的管理体系激发低空经济创新化发展。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低空物流作为新型业态,其规模化、数字化、精细化发展是壮大低空经济重要实践。低空物流高效、共享、融合等特性为异元产业、买卖双方、供求市场提供了高精度配套服务,是做好内需市场培育和产品供给双向奔赴的重要印证。壮大低空物流,深度衔接产业链供应链,促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供稿人:马信春 工学硕士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