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3日电(王蓓蓓)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迎来扩容,为股权投资市场再添活水,正在成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金融力量。近日,兴业银行发起的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获批筹建;与此同时,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相继发布公告,拟分别出资150亿元、100亿元发起设立AIC。
市场研究机构表示,近年来金融支持科创的政策频出,AIC投资规模、设立条件等限制不断放宽,股权直投开辟银行支持科创新路径,随着资本实力较强、综合经营建设完善的大型银行积极入局,有望为科创企业带来增量耐心资本。
AIC版图逐渐扩张
AIC成立之初旨在帮助暂时遇到困难、但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降低杠杆、化解风险,后来在政策支持下逐步开始探索股权投资业务。2017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全资设立首批5家AIC,开启AIC在我国的试点运行。
时隔8年,银行系AIC公司加速入局。兴业银行在近期发布的公告中称,获准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为该公司全资子公司。设立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有利于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对债转股业务的专业化、市场化运作,降低企业杠杆率,加大对科创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该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至此,兴业银行成为继5家国有大行之后,第6家获准筹建AIC的银行,也是首家获准筹建AIC的股份制银行。此外,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日前发布公告拟设立AIC,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中信银行在公告中称,为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持续加大对科创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该行拟以自有资金出资100亿元人民币设立全资子公司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中金公司发布研报分析称,股份制银行新设AIC属于稳市场稳预期的“一揽子金融政策”,核心落脚点在于支持科技企业的股权投资。
华福证券研报指出,AIC行业扩容趋势明确,股份制银行和部分优质中小银行有望在未来获得参与机会。目前股权投资试点已经两次进行扩围,且目前AIC的设立主体已从国有银行扩展到股份制银行,释放出政策鼓励和支持的积极信号,政策驱动下预计后续会有更多的AIC获批筹建。
投融资渠道更趋多样化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核心支柱,一直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相比其他金融机构,银行系AIC具备有哪些优势呢?
“除了债转股以及股权投资带来的直接项目收益之外,设立AIC为银行带来的综合效益更值得关注。”中金公司研究部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张帅帅分析称,一方面,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科技金融是银行重点发展的方向,AIC牌照为商业银行更好满足科技企业融资等金融需求提供了有效手段,尤其是考虑到目前信贷增速有所放缓的背景,AIC牌照为银行拓展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新路径。
另一方面,AIC牌照也能够撬动除融资需求外的其他综合效益,例如与科技企业加强合作后带来的交易结算、工资代发机遇,依靠综合经营实现低成本存款沉淀、并带来手续费营收空间。
此外,华泰证券在研报中表示,科技企业往往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的特征,与银行传统信贷风险偏好存在显著差异,而股权投资业务有望成为其在科技金融领域取得突破的关键抓手。银行凭借庞大的资金储备、广泛的网点覆盖和深厚的客户基础,能为科创企业提供大规模、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该研报称,AIC能直接开展长期股权投资,以长期资本介入科创企业。同时,股权投资权限的打开,能够帮助银行突破传统信贷业务边界,充分利用银行自身的对公业务资源,精准识别优质科创项目,涉足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潜力领域。
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于设立AIC而言,股权投资业务有利于银行拓宽业务布局、丰富客户层次,并在利率下行、传统存贷业务利润空间不断收窄的大背景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综合化转型,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带来的流动性管理、资本占用、风险控制等多重挑战。
“当前对于国有大行集团来说,AIC在其业务版图中实际占比很小,核心意义在于触达传统信贷以外的客群,撬动存贷款、中间业务等服务,但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仍然面临风险大、资本占用高的问题。”华泰证券研报指出。
五家国有大行AIC机构2024年经营情况汇总。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工银投资、建信投资、农银投资、中银资产和交银投资五家国有大行AIC资产规模合计为6027亿元(占五大行总资产0.3%),净资产合计为1834亿元,净利润为184亿元(占五大行净利润1.4%)。
谈及银行参与股权投资的几方面核心挑战及如何应对,张帅帅表示:“首先是股权投资需要较强的投研能力支持,商业银行相对缺乏股权投资的经验,这对银行人才储备提出了较高要求。其二,AIC股权投资风险权重较高,对银行资本消耗提出挑战。再就是,科技行业投小投早风险较高,但银行对不良容忍度相对偏低,需探索如何设置合理的长周期考核机制、落实尽职免责等;也可探索和地方政府合作联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