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广泛用于福利等社会公益事业和体育事业,兼具娱乐性和公益性,吸引着众多民众的参与。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彩票作幌子,不断变换诈骗手段,让人防不胜防。虚假彩票中奖信息诈骗、“高收益”“稳赚不赔”的理财投资诈骗,以及非法网络售彩等,各类利用彩票名义诈骗的案件频发,形式多样、手段隐蔽,不仅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也严重扰乱着彩票市场的正常秩序。
广大彩民朋友,在快乐购彩的同时,也亟须深入了解利用彩票名义诈骗的常见类型、识别方法,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切实保护好自身财产权益。
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法
彩票行业在我国有着庞大的市场,拥有广泛的参与群体。近年来,彩票销售额也在逐年增长,并且购彩人群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可以说,伴随彩票事业的不断推广,利用彩票名义诈骗便如影随形。曾几何时,在移动互联网尚未完全普及的时候,一些利用虚假中奖信息实施诈骗的违法分子便猖獗潜行。骗子会通过短信、电话或网络等渠道,向受害者发送虚假的中奖通知,要求其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后才能领取奖金。一旦受害者缴纳款项,骗子便会消失不见。
真假体彩APP对比
近年来,上述诈骗手法有所收敛,但利用彩票名义诈骗开始出现了新变种,其中以“彩票理财类诈骗”和“假冒线上彩票机构违法售彩”最为典型。
来自江苏省南京市的何某,经朋友推荐,首次接触到了“lgt 智能机器人”项目,被承诺按要求操作买入可稳赚不赔,日收益可达1.5%。经受不住诱惑的何某,随后下载注册了平台账户,并投入大量资金,平台却突然关闭,相关人员失联,最终何某损失了6万多元。
该案例是江苏省某地公安局公布的一起真实案例。不法分子打着“彩票理财”的幌子,宣称拥有专业团队和独家算法,能精准预测彩票号码,引导受害者参与所谓的“高回报”彩票投资项目。他们常以“日收益1.5%”“稳赚不赔”等极具诱惑性的话术吸引受害者。这类诈骗利用人们渴望轻松获利的心理,编织看似美好的理财骗局,让受害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财产损失的深渊。
此外,不法分子通过伪造虚假网站、冒充官方网站等方式,擅自开展非法网络彩票售卖,也成为新的诈骗手段。来自江苏宿迁的周某在刷抖音时,看到有人称买彩票很准,私信添加微信后,对方诱导其扫码下载APP。APP内自称负责人的人,发红包诱导周某缴纳保障金,随后又推送“荣誉导师”,以各种伎俩让周某转账,最终周某损失10634元。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会掉入网络非法彩票陷阱,皆是因为相信网络非法彩票宣传的高回报,相信自己可以从中获利。警方提示,千万别相信什么“高回报”“稳赚不赔”的说辞,这些假冒的线上彩票,看似正规,实则是骗取钱财的陷阱,最终会让受害者血本无归。
如何识别诈骗
根据《彩票管理条例》的规定,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由国务院特许发行,未经国务院特许,禁止发行其他彩票。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民政部门依法设立的体育彩票发行机构、福利彩票发行机构,分别负责全国的体育彩票、福利彩票发行和组织销售工作。除此之外的任何组织或机构发行彩票均无法律依据。
另外,根据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民政部等十二部门的联合公告,坚决禁止擅自利用互联网销售彩票行为。截至目前,财政部尚未批准任何彩票机构开通利用互联网销售彩票业务。未经财政部批准,彩票机构及其代销者不得以任何形式擅自利用互联网销售彩票,任何企业或个人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互联网销售彩票相关业务。
根据中国体育彩票发行管理中心的购彩指南,彩票是公平公正的机会游戏,中奖只是小概率随机事件。以体彩超级大乐透为例,其大奖中奖概率约为2142万分之一。国家发行彩票的目的是筹集社会公益资金,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因此,切勿把购彩当成理财工具或发财致富的捷径,更不能孤注一掷。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师何闪闪表示,从法律层面来看,彩票不能作为理财产品。我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彩票发行销售必须遵循严格的规范,任何将彩票包装成理财产品,承诺固定收益、稳赚不赔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警惕诈骗要常抓不懈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做客新华网《新华访谈》反诈节目时提示,广大彩民朋友一定牢记,购买彩票要选择正规线下渠道,具备有效代销证的线下彩票实体店才是唯一合法的销售网点。互联网彩票目前在我国是不合法的,所有未经官方授权的线上彩票售卖行为都存在巨大风险。当遇到可疑的彩票相关信息,如承诺高回报、预测号码、线上非法售彩等情况时,一定要第一时间提高警惕性,切勿轻信。
“一旦发现自己可能遭遇诈骗,应立即保留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只有不断加强彩票普法宣传,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和防范能力,才能有效遏制利用彩票名义诈骗的发生,保护大家的财产安全,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合法的彩票环境。”何闪闪律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