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巴黎残奥会上,残疾运动员们再次点燃了全球观众的激情。聚光灯下,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与超越自我的勇气,深深打动了全世界的观众。
他们曾因病痛或意外失去部分身体机能,却以坚韧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站在了奥林匹克的舞台。赛场上,他们的每一次挥洒汗水,每一个胜利的微笑,都是对生命意义的诠释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今天我们以其中一种极为凶险的疾病——流脑为例,来讲述这届残奥会上英雄背后的 故事。期盼通过我们的讲述,能引起大众对传染性疾病的重视和对生命的敬畏。
轮椅上的勇士,流脑的幸存者
有人说,奥运会选出的是人类最巅峰的身体,残奥会选出的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这句话放在亚伦·菲普斯身上,最贴切不过。
亚伦·菲普斯,英国轮椅橄榄球运动员,15岁时不幸感染了流脑。这是一种隐匿性强、发病快、致残率和致死率“双高”的疾病,往往来不及反应,就已经酿成了悲剧。亚伦·菲普因此最终失去了双腿和大部分手指。
濒临死亡的经历也让他对死亡有了深刻的认识,更是重新定义了他对生活的态度。他不惧艰难和挑战,成为了一名轮椅橄榄球运动员,并与队员们一起在东京残奥会上夺得该项目的金牌。时隔三年,亚伦·菲普斯坐着轮椅,再度出现在2024年巴黎残奥会的赛场上,为不向命运低头而战。
尽管身体残缺,但也无法束缚他不屈的灵魂。除参加轮椅橄榄球比赛外,亚伦·菲普斯还挑战过10公里轮椅赛和伦敦马拉松,甚至还登顶“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山,完成了许多常人都难以企及的壮举。
看着轮椅上的他,在赛场上灵巧地穿梭,我们很难不去想象,如果没有感染流脑,亚伦·菲普斯还将拥有哪些更精彩的故事……
流脑的伤痛还在继续上演
事实上,流脑并不遥远,就潜伏在我们身边。
今年7月,青海西宁两名中学生因感染流脑,相继去世。如花一样的生命,就永远定格在了十几岁的年纪。
悲剧发生之后,很多人不解,为什么一个简单的发烧,能在短时间内夺去两条鲜活的生命?其实,这是一种曾一度让人闻风丧胆的疾病。
而且流脑“恃强凌弱”的特性极为明显,小宝宝由于自身的免疫系统还处在发育阶段,更容易遭其“毒手”。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
有研究数据表明,流脑病死率超过10%,20%的流脑患者会留有严重的肢体和组织的伤残,超30%的感染者终生伴有和神经系统损害有关的智力、视力、听力、运动能力、感知能力等后遗症。
幸运的是,医学技术和科研在进步。如今,有了能预防A、C、Y、W135群的四价流脑疫苗类了,覆盖的菌群更广,对孩子们也更全面。其中,四价流脑结合疫苗不仅免疫原性更好,还具有免疫记忆,保护力更强,同时还将接种年龄提前至3月龄。这就让3个月起的宝宝,就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A、C、Y、W135四种菌群的流脑,大大降低了孩子成长中的安全风险,让如今的新手父母有了更多的信心和保障。
由于流脑的隐性感染率高,传染源包括流脑患者和健康带菌者。可能一个不经意的拥抱、亲吻,都可能让免疫系统脆弱的孩子感染上流脑。因此,在养育的过程中,父母需要更加警惕和细心。不仅要注意卫生,还要提前做好预防,尽可能帮孩子选择保护力更强的流脑疫苗进行接种,为孩子筑好安全防护墙。
当然,仅仅依靠个体努力还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去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尽管失去双腿的亚伦·菲普斯在赛场上的光芒万丈,但我们更希望他从未经历过那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