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3中国企业家太阳岛年会期间,新华网联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共同发起的“2023企业ESG发展论坛”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会上,“2023企业ESG优秀案例”揭晓,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集团)凭借持续深化履行ESG治理职责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成功入围2023企业ESG年度特别案例。
作为一家金融与产业并举的国际化、综合性企业集团,中信集团面临的ESG挑战更加复杂,对ESG管理的要求也更高。近年来,公司深入分析发展现状以及利益相关方关注重点,讨论并确定公司在ESG方面的风险和机遇,通过完善的组织架构、健全的制度体系、详实的目标和举措,自上而下系统推进ESG工作,实现了ESG管理的有效升级。
在环境层面,中信集团积极融入绿色低碳转型大潮,不断探索综合性企业服务绿色发展之道。立足集团产融并举的实际,中信集团在2021年提出“两增一减”低碳发展战略,努力走出一条综合性企业服务“双碳”目标的绿色发展之路。“两增”即绿色金融为产业低碳化转型提供融资解决方案,实业发展努力放大产业链和生态圈的低碳效应;“一减”即集团存量中高碳业务、高环境影响投资要积极推进低碳转型,新业务布局要以低碳减排、低环境影响为原则。2022年4月,中信集团发布关于绿色低碳转型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五大业务板块的“碳中和”的路线,研究编制了碳损益表,加强碳资产的动态管理。近年来,中信集团综合金融板块积极推行绿色股权融资、绿色债券承销发行、绿色投资、绿色信贷,大力开展绿色业务模式创新,不断加速提高绿色业务占比,助力融资客户节约能源、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截至2022年末,中信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340亿元,绿色租赁余额近275亿元,承销绿色债券55亿元,投资绿色债券107亿元,绿色主题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近30亿元。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绿色债券发行金额多年保持行业前列。中信证券先后完成国内同业首笔碳排放权交易,落地全国首笔碳排放配额回购交易、首笔碳排放权场外掉期交易。实业积极探索降碳脱碳措施,中信泰富特钢、中信泰富能源、中信戴卡等通过能源替代、能效提升、绿色电力等方式实现直接减排。作为中信股份在环保领域的旗舰平台,中信环境以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为使命,聚焦水处理、固危废处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主营业务,致力于让净水技术更加高效,固废处置更加无害,能源管理更有智慧。
在社会层面,中信集团将回馈社会、促进共同富裕,视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围绕国家政策,主动融入社区,在助力乡村振兴、参与公益事业、支持社区发展、开展志愿服务等多方面积极作为,为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民众共同富裕贡献力量。中信集团将创造社会价值、促进共同富裕视为企业应尽义务,在健康、教育、文化艺术、青少年发展、消除饥饿与贫困等领域不懈努力。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中信集团自1992年以来累计向定点帮扶和对口援藏地区投入各类资金近70亿元。紧紧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任务,中信定点帮扶云南省元阳县、屏边县、重庆市黔江区,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申扎县,在当地开展数十个“保险+期货”项目,不断创新金融帮扶模式,充分调动自身和外部合作伙伴力量,支持帮扶区县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强化消费帮扶。同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走出去”较早的企业之一,中信始终秉承正确“义利观”,在海外业务发展中注重为所在国创造切实、长久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打造了一系列造福当地民众的公益项目,树立了中国企业负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形象。
在治理层面,中信集团高度重视以ESG推动企业管治可持续转型,不断提升公司管理水平。中信及旗下单位严格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依托全面风险管理和严密监督体系,有效防范重大风险,以良好的企业管治保障投资者信心及股东权益。近年来,中信集团建立起董事会、管理层和执行层分级负责的ESG管理体系,制定《中信集团ESG工作指引》,通过完备的制度体系、协同的工作机制和差异化履责要求,持续推动ESG融入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全过程。
中信集团将坚持对标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国际先进标准,立足产融并举、全球布局的独特优势,以更大力度加强ESG履责实践,从更广领域推广ESG理念落地,为综合性企业践行ESG理念贡献“中信经验”和“中信方案”。